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工學院簡訊

學術成果

張聖琳、郭名揚:A Place-Based Pedagogical Action Study to Enrich Rural Sustainability: Knowledge Tie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 10-Year Partnership with Pinglin(永續鄉村之地方性教學法行動研究:台大-坪林10年知識緣),Sustainability 2021, 13(5), 2916。
  • 發布單位:工學院

  本研究重點關注青年和人才流失,這是導致農村社區不可持續和不公平發展的最緊迫的社會正義問題之一。在農村青年人口迅速減少和地方性默會知識流失的大趨勢裡,我們創研一種透過整合農村社會、農業經濟學和文化地景,通過基於地方的批判性教學法來平衡農村可持續性。面對農村青年人才流失和本土智慧流失的危機,2011年冬季至2019年冬季,台大跨學科教授發起了地方教學行動研究。培育有益於城市大學和農村社區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網路。利用本研究的課程成果,我們提出了“青年鄉村永續知識緣”(KYRS)的概念。 KYRS 框架解決了兩個問題:(1) 如何將年輕人才帶入鄉村日常景觀以維持鄉村生計,以及 (2) 如何將鄉村隱性知識與當代科學相結合,以創造可持續環境的新技術。 KYRS 框架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行動研究藍圖,他們遇到了與平林國立臺灣大學面臨的農村挑戰和機遇相似的挑戰和機遇。(建城所張聖琳教授提供)

 

 

 

 

行動研究中的10年中,經歷兩個階段的目標設定、執行實踐、評估檢討、迭代目標再設定、執行實踐,進而提出“青年鄉村永續知識緣”(KYRS)。

 

 

第一階段:2012-2014

 

 

 

第二階段:2015-2019

 

 

  回顧十年的行動研究,我們倡議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制定規章制度來支持基於社會責任的鄉村教學才能為蕭條的鄉村注入流動的人才。允許教師自由決定合作的社區以及主題;有社區工作經驗的教學團隊為陪伴協助無社區教學經驗的教師之教學節奏;地方參與者在教學階段開始時與教學團隊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教師、助教、社區主要代理人應保持開放態度,隨時適應變化;學生和當地人可以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和不同的作業共創行動計畫。當地人的社交網路對於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創新至關重要。在去中心課程中學生可能會發現創新創業機會,而教授可能會建立研究項目來為社區做出貢獻。由於課程而來到這些偏鄉的師生,因為探索這個地方後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發自內心的關注這個地方,才能逐漸養成大學與鄉村的永續發展的知識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