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工學院簡訊

學術成果

丁育頡*、鄒宇軒、潘詩諭、柯宜汝、邱子哲、黃傳修 : Sources-attributed contributions to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PM2.5-bou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uring the warm and cold seasons in an urban area of Eastern Asi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 922, 171325 (April 2024)
  • 發布單位:工學院

  大氣細懸浮微粒(PM2.5)的物化特性對人體健康與空氣品質的影響一直是大眾關心的議題,其中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被認為是最需要受到關注的高度有毒物質之一,其廣泛地分布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皆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儘管對於PM2.5中的PAHs (PM2.5-bound PAHs)造成的健康危害已有廣泛的認識,但不同特定污染源的全面性探討仍相當缺乏。本研究在台北市都會區冷、暖季期間進行採樣,探討PM2.5-bound PAHs及其污染源所造成的健康風險,並針對不同年齡層人群的健康風險進行表徵。此研究亦使用診斷因子法以及正矩陣因子分析鑑定主要貢獻污染源,並利用潛在來源貢獻函數、濃度加權軌跡以及來源區域分配(source regional apportionment, SRA)模式探討主要的潛在來源區域貢獻。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的PAHs在冷季時有較高的濃度,特別是高分子量的PAHs,如圖1所示。根據不同的污染源指紋特徵,採樣期間共有四個污染源被鑑定出來,如圖2,其中車輛排放為PM2.5-bound PAHs主要貢獻來源,佔總PAHs濃度的39.8%,其次是工業排放(37.6%)、生物質燃燒(13.8%)以及石油/油氣揮發(8.8%)。在區域貢獻方面,中國東北部、南海、黃海和東海的工業活動和船舶排放對台北都會區較高濃度的PM2.5-bound PAHs貢獻相當顯著,並且在不同季節有很顯著的差異,如圖3所示。利用SRA針對整個採樣期間的分析顯示,在冷季時,中國中部的傳輸為主要的貢獻區域,而在暖季時,則是台灣本地的污染源為主要貢獻,如圖4顯示。對於終生肺癌風險的評估顯示,車輛和工業排放是PM2.5-bound PAHs引起的癌症風險主要貢獻來源(如圖5)。此外,根據不同年齡層族群有不同程度的暴露分析,PM2.5-bound PAHs對於成人的增量終身癌症風險最高,其次是兒童、老年人和青少年。此研究強調了準確地識別PM2.5-bound PAHs的貢獻來源與區域的重要性,並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於其造成人體健康危害的認識,從而可提供更有效的減量策略與見解。(環工所丁育頡教授提供)

 

 

 

圖1  採樣期間冬季與暖季PM2.5與16種PM2.5-bound PAHs平均質量濃度。

 

 

 

圖2  工業排放、車輛排放、生物質燃燒以及石油/油氣揮發的來源特徵及其對PAHs的貢獻量。

 

 

 

Art editor Img

圖3  利用潛在來源貢獻函數解析台北都會區在(a)暖季和(b)冷季不同污染源可能的貢獻區域。

 

 

 

圖4  SRA解析採樣期間對於總PAHs濃度可能的來源區域貢獻。

 

 

 

圖5  各污染來源在冷、暖季的毒性等效量(BaPTEQ)以及終身肺癌風險(LL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