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工學院簡訊

校友動態

機械系校友|游志源副處長 時間花在哪 成就就在哪
  • 發布單位:工學院

〈內文摘自機械系電子報Vol. 16, No4 焦點人物

 

 

專訪機械系B82級學士、F86級博士系友,現任台積電資訊技術副處長

 

  游志源博士現任台積電資訊技術副處長,出生於彰化員林,他於1997年及2002年分別取得臺大機械系學士及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隨即加入台積電擔任主任工程師,主要負責IT、生產自動化及智慧製造相關工作。在國小時期,他曾是一位調皮的學生,對於課業並未投入太多心思,儘管每天都在玩樂中度過,卻仍然能名列前茅。然而,在進入彰化大同國中後,他遭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挑戰,國文和生物的小考成績只拿到了令他大為意外的60分。這個成果讓他意識到需要調整學習態度,於是他收拾起玩心,開始仔細觀察同學們的念書方法。他開始勤奮閱讀參考書,嚴格要求自己將寫錯的答案一一搞懂,直至完全理解為止。持續這樣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他在班中表現出眾,第一次段考就獲得令眾人訝異的第一名佳績。

 

 

自律自發是成功的因子

 

  在不需依賴父母強行督促和引導下,他規劃每天從晚上7點半到9點的學習時間,將1個半小時的時間細分成三等份,每30分鐘專注唸完一科。有次導師進行家庭訪問,難以置信地發現他在9點時已經完成了當天的學習。憑著這股自動自發克服困難的企圖心,他腳踏實地、紮實地投入學習,表現優異。擁有這樣自我時間規劃和講求效率的訓練歷程,他決心跨區報考北聯,順利進入了校風活潑的師大附中。這段經歷不僅影響了他的學業成就,也對他未來的工作和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5歲時,他獨自北上念高中,進入人生中養成獨立自主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段期間,他必須學會自主判斷和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憑藉成功的學習經驗,他順利地考上臺大機械系。他的導師周元昉老師對其影響深遠。即使畢業已經近三十年,他和同學們每年仍然不間斷地與周老師聚會,保持互動與聯絡。周老師視學生如己出,在生活與課業上都給予無盡的關懷與指導。每月一次的聚餐會談中,周老師真心傾聽學生人生與課業上的困難。更難得的是,每次談話中,周老師都能啟發同學們知所不足的反省,同時讓同學還能保有自信。值得一提的是,大三時,老師帶領他們參加日本微型機器人競賽。準備的過程,機器人運用通電壓產生共振方式前行,8人分成不同小組各司其職,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然而,必須透過團隊整合,才能發揮最大運作效能。最終,他們獲得最佳設計獎。

 

 

產學合作案的高壓磨練

 

  升上大四後,他加入了黃漢邦老師的機器人實驗室。儘管老師的要求嚴格,但同時也給予他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大四升研一的暑假,他跟隨著當時唸博士班的郭重顯學長(現機械系副主任)參與了台積電產學合作的專案。這為他提供了實際與業界接觸合作的寶貴機會。在與台積電CIM部門為期兩年的合作專案中,他不僅運用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的方法,順利解決了複雜的問題,還成功將所開發的系統技術轉移給合作廠商。在直升博士班博一時,又參與了台積電另一個自動化搬運系統的優化專案。他和同學兩人一組,利用暑假兩個月的時間,每週五天在公司裡細心了解並設法解決各樣問題,星期六回到實驗室向老師報告並進行深入討論。最後,在面對台積電高階主管的成果報告時,他更是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儘管已有多次的排演和準備,卻仍然有更多不同專業面向的問題被指出需要注意。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問題,克服種種困難以滿足高度要求的環境,對他未來職涯歷程的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鍛煉。

 

  黃漢邦老師六年的指導為他提供了全面的訓練。老師以輔導的角色引導同學在適當的時機走上正確的軌道。他常常到老師的辦公室,天南地北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當年,畢業後要進入台積電工作的前一刻,老師表達了一些擔憂,擔心他們一路都是念臺大的同學,沒有經歷過太多學習的挫折,一旦在業界遇到挫折就可能灰心喪志。儘管當時他聽了這番話感到驚訝與質疑,但卻將老師的話牢記在心。進入職場後,確實的體會到現實和想像中的景況不一樣,當巨大的壓力與挑戰接踵而來時,他便想起老師的教誨,懷抱著不能讓老師和學校丟臉的信念,敬業努力至今。

 

 

創意發想團隊合作 未來職涯的養分

 

  校園生活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大三後,機械系學生參與了專題實作課程,使得他們的生活變得異常繁忙。尤其是在學期末,不僅需要準備期末考試,還必須應用所學知識組裝並展示出專題作品,無論是製作音響放大器還是毛毛蟲微型機器人,連續熬夜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已是家常便飯。除了要兼顧考試,還必須確保不耽擱組員的進度。這整個過程所體現的不僅是課業學習的驗收,還培養了對時間規劃、創意發想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他們也學會了在同一時間處理多項事務,找出重點排出優先順序。這段歷程不僅成為未來職場工作態度與技能的豐富養分,也是一種全方位的自我成長。

 

  由於曾參與合作專案,游副處長一畢業就加入了台積電的資訊技術相關部門(Information Technology),投入製造執行系統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的開發團隊,這是控制生產流程中最複雜且極為重要的系統大腦。踏入職場21年來,他從製程控制系統(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APC),到負責大數據分析,再到台積電中科支援系統維運三年半,透過轉換各種不同的工作屬性,擴展了他不同的事業領域。考量到台積電的龐大規模,人事物相對廣泛而複雜,他感謝主管安排他在不同的職務中磨練,增進他的廣度,讓他能站在足夠的高度總覽整個系統。

 

 

專業的深度決定職位的高度

 

  游副處長也點出未來是跨域整合的世代,機械人需要具備軟硬體整合與應用的能力,在學校無論念哪一個科系,最重要的是要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態度。在學校的磨練越多,個人的頻寬就越大。進入業界後,現實的挑戰將考驗個人專業的深度,主管會根據你專業的飽滿度,賦予你相應的職位重要性。台積電秉持誠信正直的企業文化,以問題為導向,透過AR(action request)分工,各司其職,再團隊合作,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解決問題,打造持續改善活動小組(Continual Improvement Team, CIT)與持續改善流程(Continual Improvement Process, CIP)的文化。

 

 

work hard、 work smart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雖然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時間,然而最終的成就卻千差萬別。因此,他強調每個人應該慎選目標,確立正確的方向,明智地分配時間,再加上積極的執行力,方能有效完成任務。畢業後,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工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環。他期勉學弟妹,第一要具備主動承擔艱難工作的態度,同時勇於發問,善於發掘重要問題並提出最佳方案,不斷累積實力,成為真正能解決公司問題的知識工作者,也才能扮演重要核心角色。其次,要誠信正直不造假,持續進步。面對日新月異充滿未知的未來,唯一的方法就是擁抱變化,保持學習心去面對,並且與時俱進,不斷向前邁進。更重要的是,除了work hard更應work smart,要有主見,找到真正重要的問題,用系統性的方法分析、掌握資料,提出獨特的觀點或別人未思及的想法和做法,跳脫只能單純解決問題的侷限,方有機會在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第三、未來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必須透過團隊的力量達成目標。要學會配合並付出,尤其對於位處高階者而言,成功的關鍵是如何影響團隊達成目標而非僅依賴執行力。他強調他人給予你的評價來自於你面對與解決問題的態度和做法。為了建立自己的聲望,創造有影響力的形象,提供具有價值的解決方案,被需要的價值越高,個人的影響力就越大。透過不斷被驗證的執行力,自身能力也會自然而然地提升。

 

 

domain knowledge、hard skillsoft skill重要三面向

 

  游副處長也提點學弟妹面試準備時,如何吸引公司錄取的重點,除了簡潔整齊的儀容外,更應該展現軟硬體實力的整合與應用。同時,他建議在面試前應充分了解應徵公司和職務,展現對工作環境的全盤了解,並表現出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以積極的態度呈現自己最佳的一面。此外,他更強調職涯發展過程當中的三個重要面向。首先是專業知識(domain knowledge),要充實所處工作領域的背景知識,才能理解問題並與人互動。其次是是硬實力(hard skill),也就是我們的本職學能,要隨著時代變化不斷精進以跟上潮流。最後是是軟實力(soft skill),包括抗壓性、時間管理、壓力管理、EQ管理、人際溝通、團隊協作等人格特質。而其中,他特別強調軟實力的重要性,指出其培養需要靠自己的摸索和體驗,也是最具影響的要素,因為它不受限制,可以在不同產業和領域中發揮關鍵作用,是一項可以帶著走的技能。他認為這三個面向的均衡成長是主管觀察的重要參考指標,學弟妹應該在職涯發展中同步持續增長與維持這些重要技能,以確保自己在職場上取得成功。

 

 

Art editor Img

20171003_第一次騎自行車上武嶺

 

 

Art editor Img

20230128_攝於日本合掌村

 

 

Art editor Img

20230602_攝於台積電台北辦公室

 

 

Art editor Img

20230818_攝於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

 

 

Art editor Img

20230906_Opening in 2023 SEMICON Taiwan Smart Manufacturing Forum

 

 

 

文◎袁蕙芸 / 圖◎游志源副處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