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工學院簡訊

校友動態

機械系校友|何世池董事長 追逐夢想 挑戰世界第一
  • 發布單位:工學院

〈內文摘自機械系電子報Vol. 16, No2 特別報導

 

專訪機械系B72級學士,R76級碩士系友,現任達明機器人董事長

 

Art editor Img  帶領達明機器人創新結合智慧視覺,推出全球第一個AI協作機器人,為客戶打造AI加值智慧的何世池董事長,台中一中畢業後考上臺大機械系。一路唸完碩士,服完兩年兵役再返回系上擔任一年助教。在校園生活中,擔任系籃隊長的他不但活躍於籃球場上,同時也是軟網健將。常為了準備大專盃軟網比賽穿梭在網球場上,認真念書之餘,打球就是他最好的紓壓方式。按著聯考志願進入機械系,住在男12舍,6人一間沒有冷氣,大一課程從早上8點上到下午5點,連星期六都還排有半天課,雖然枯燥繁重,他也從沒動過轉系的念頭。大二增加了專業課目,點燃他對控制方面的興趣,還特別跨領域去選修了電機系訊號處理相關課程,拓展更廣的知識領域。在呂秀雄指導教授自由開放的教學方式下,不單單只是拿到學位,還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他感到非常幸運。(圖說:EMBA 時參加戈壁沙漠挑戰賽)

 

機械手臂夢想的發芽

 

  來自公務員家庭,父母期望他能像畢業於師專及師大的兄姊一樣從事教職,然而礙於家庭經濟及英文能力所限,身旁同學懷抱出國留學的目標對他而言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在當兵時對未來有所迷惘,退伍後因機緣聽聞吳尚德學長及蔡有智同學相繼考上公費留學的消息,他也開始為自己的碩士後赴歐(瑞典、德國、英國)留考作準備。最終,獲得了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攻讀博士的機會。由於對控制領域的興趣,他在碩士班期間以「平行機構撓性機械臂之分析與控制」為研究題目進行深入探究。在博士班中,他持續專研醫療機器人領域,特別是關於機械手臂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中的應用(Robotic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這些經歷讓他對機械手臂懷抱著深深的憧憬與夢想。

 

  深造歸國後,卻面臨到經濟不景氣的困境。半導體業前景不明,伺服工程師的徵才訴求與他的控制志趣不相符。因緣際會下,剛好工研院光電所在研發當紅的光碟機技術,擔任面試官的機械系學弟,為他介紹與學校研究環境相仿的實驗室,感受團隊工作氛圍後,他覺得很適合自己並熱情投入。半年後,經由光寶集團的延攬,跟隨著「光碟機教父」簡貞介的帶領,加入了旗下源興科技光碟機部門。1999年,團隊再應廣達集團林百里之邀,成立了廣明光電。至2016年,他創立了達明機器人;在其帶領下,短短三年,達明機器人就躍升全球第二大佔有率的協作機器人品牌,廣泛應用在半導體、物流、電子、汽車等產業。公司也榮獲了iF產品設計獎、Red Dot紅點設計獎、Golden Pin金點設計獎、COMPUTEX d&i台北國際電腦展創新設計獎、以及Taiwan Excellence台灣精品獎等多項大獎的肯定。

 

將成就謙虛歸功於運氣

 

  何董事長總是謙虛地將成就歸功於運氣,工作佔據生活大半時間,他認為只有能夠兼顧興趣和獲得成就感,才能長久地下去。他對於能夠在一個公司中長期從事他喜愛且擅長的事情,並從中學習到技術和管理技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感到非常幸運。然而創業維艱,在從工研院到源興科技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他常常質疑自己是否能夠將在學校所學應用於新產品技術的開發上。進入廣明後,面臨更大的挑戰與壓力,日以繼夜,沒有休假,全情的投入其中,但成功與否卻是未知數。幸運的是,太太的全力支持,讓他無後顧之憂地盡情築夢,再加上志同道合的工作團隊,自我鼓勵與設法紓壓都是讓自己得以堅持下去的動力。他提醒我們,現在是個強調團隊合作的時代,天才當不了領袖,就像打球要有球伴,借助團隊合作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完成計畫。

 

  成立於1999年的廣明光電,在2003年就快速成為上櫃公司。被何董事長視為貴人的主管簡貞介,率領其從工研院至廣明後卸任,並將總經理的職位交棒給他。為了熟悉經營和財務管理,2010年何董事長重拾書本回臺大念EMBA。他笑著說,年紀越大,越覺得當學生是最幸福的事。這段求學過程讓他吸收了跨領域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擺脫了畢業考試的壓力,單純為了喜歡上課而上課。這是他最幸福、最快樂的一段學生生涯。

 

謀求轉型之路  挑戰世界第一

 

  廣明專注於難度高的機電整合性光碟機技術之發展,光碟片在儲存媒體中價格最親民,但卻無法抵擋被免費又飛速進步的網絡科技取代的命運,面對失去的核心競爭力,廣明必須尋求轉型的出路。2012年,他們以光機電整合為基礎,內部成立機器手臂business line,這使他們更拉近當初在學生時代對機器人的夢想。然而,為要與FANUC、ABB、Yaskawa、KUKA四大家族有所區別,廣明必須在已有三四十年的機器人市場主導者中,區隔市場並創造差異化。公司從代工走到經營自有品牌,這涉及商業模式、銷售管道、產品技術難度、產品和公司形象等完全不同的考量。直到2017年正式開始銷售,轉型至今已經取得一些成效,但仍需要持續努力。相較於代工模式所需滿足客戶對產品無差異化、交貨彈性和成本壓低的要求以及僅能進行成本競爭的競爭策略,廣明的團隊通過集思廣益來創造產品差異化,增加附加價值。主導產品規格和設計,明顯是一個更有趣的挑戰。

 

  臺灣權威型的教育模式培養出擅長考試與解答的學生,並習於接受指令、老二主義的代工思維。然而,董事長鼓勵大家要主動出擊,積極找出產品價值並制定規格,不以「Cost down」策略為重,建立自信心,成為市場的領導者。考慮到少子化趨勢對自動化的需求持續增加,達明機器人以工業用機器手臂為主力,專注於人機無隔閡的協作機器人。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機器人市場,推出AI Cobot,努力為產品創造更大的價值,期許成為世界第一的目標。隨著公司上櫃,良好的營運狀況與持續成長成為對股東的交代,尤其是主管階層需要敏銳地洞察長遠策略,制定短、中和長期目標,培養核心競爭力,深入瞭解市場定位,明確指出能長期投入資源的產品策略和發展方向。他希望塑造一個員工互相尊重、勇於接受挑戰的公司文化。要從思維方式上做出改變,持續保有創新思維,在同工過程中建立起自信心;不要妄自菲薄,擁有80分的實力卻只有60分的信心,要從被動跟隨者轉變為領先主導者的角色。

 

有夢最美  熱情追逐美麗夢想

 

  有夢最美,滿足經濟需求和生活快樂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他勉勵具有聰明才智的臺大學生,要善於利用比別人多一分的選擇優勢,多元探索學習,努力充實自我,才有掌握資源、擴大自由選擇的機會,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追逐夢想的目標,並持續保有熱情。審慎思考後,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可以實現的目標上投注熱情,面對自己的選擇,往前走向前看,不要後悔。因為人生不能重來,努力雖然不能保證成功,但不努力則沒有任何機會。只要盡力而為就不會有遺憾,即使結果不如人意,但至少享受了過程。他提醒我們不要因為踏出學校而停止學習,不盲從權威,培養思辨能力,不將薪資視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而要尋找擅長且有興趣的工作,並努力從中學習技能。同時,注重良好的人際關係,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適應環境,熱情追逐人生最美麗的夢想。

 

 

Art editor Img

大學時期和同學之活動照(右一為何世池董事長)

 

 

Art editor Img

大學畢業時和周元昉教授及同學合影(左三為何世池董事長)

 

 

Art editor Img

董事長伉儷合影

 

 

 

文◎袁蕙芸 / 圖◎何世池董事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