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工學院簡訊

傑出校友

一位令人懷念的化工系校友:馬遜校長(隆迅法師)
  • 發布單位:工學院

化工系校友-馬遜(隆迅法師)

 

大學校長出家之路

 

隆迅法師小檔案

  1947年湖南長沙出生,俗家名馬遜。1949父母南下,她留在外婆家,姨母撫育成人。1958年赴香港與父母團聚,就讀真光中學,中三轉讀金文泰中學,中學畢業後赴臺灣升學。1970年臺灣大學化工系畢業後,返港任教伍華書院,皈依師為樂果老和尚,並親近老和尚研修佛法;後赴德國留學,時與樂老書信請益。1980年考取德國TH Aachen工科大學理科博士,後到臺灣成功大學任教15年。1995年被遴選為臺灣華梵大學校長,至2005年卸任。2006年依止五台山夢參老和尚出家,法號隆迅。同年受聘臺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2008年自大學退休,遊走海峽兩岸,弘法修行。2022年8月23日安詳示寂。

 

  曾出版《塵沙掠影》《晴空星月》《覺教揚帆》《緣擊大崙》《大崙勉學》等散文集,紀錄她留德生活和學佛的心路歷程。

 

 

徒弟找到師父

  1965年,馬遜備戰中學會考,經常流連香港大會堂圖書館。剛好樂果老法師演講《四十二章經》。當樂果老法師緩步進場時,不知怎的,她的眼淚卻簌簌流下。自此之後,她每周末一定要去聽經。

 

  之後,她隻身赴臺灣升學,四年後大學畢業回港,想起啓蒙她的樂果老和尚,到「聞性精舍」尋師,見到樂果老法師即往下一拜,喊一聲「師父」。馬遜正式成為佛門弟子。

 

  大學畢業後,馬遜一心想着要出國留學,努力工作準備盤纏。她在伍華書院覓得教席,任教兩年。這段期間,樂果老和尚為她講解《金剛經》、《彌陀經》、《楞嚴經》。直至她放洋留學,還保持與樂老書信往還。每次樂老都在信中總是殷殷叮嚀:「精進行持」。

 

  留學德國,馬遜勤奮學習,積極投入外國生活,交了不少德國好朋友,數不清的甜酸苦辣,一一收錄在她的散文集《塵沙掠影》。但在她的內心深處,菩提道永遠是她的人生方向,她會按部就班。

 

圓夢出家

  馬遜從德國學成回歸,任教臺灣成功大學15年。1995年,馬遜被遴選為臺灣華梵大學校長,將宗教精神融入教育工作,與生命的方向更靠近了。

 

 

 

  馬遜從華梵大學缷下校長一職,翌年直奔五台山。2006年農曆四月二十五日,馬遜依止夢參老和尚剃度,法號隆迅。夢老叮嚀她:「當智慧未開時,要遠遠避開世間名和利。地位越高,名聲越大,就越危險。要徹底放下,放得越乾淨,越容易成就。」

 

  隆迅法師說:「我們誰也不認識自己。學佛就是認識自己,自覺就是認識自己。了生脫死,明心見性。佛陀告訴我們,為什麽有人生?為什麽有痛苦?認識了自己,回歸清淨本源,轉化自己的生命。一念迷是凡夫,一念覺就是佛。」法師慈悲,希望大家領會這一念之差,從迷轉悟。

 

 

科學眼光看佛教

  坊間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佛教是迷信,不科學。科學家背景的隆迅法師提出她的專業見解:「科學發展已經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太空科學裏的大宇宙,是否也有和我們相類似的生命體,現在似乎不再有人敢一口否定。我們從最小的基本粒子,也能看得許多與佛法類似的描述,愛因斯坦的質能不滅定律,海森堡波與粒子雙重性,量子物理學似乎與佛學有着相類似的理論。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為例。空並非什麽都沒有,從科學來說,空不是絕對空,即使沒有形體,還有無形無相的磁場和能量。」

 

  法師進一步解釋:「在物理學實驗中,基本粒子在粒子加速器中互相撞擊,會產生許多變化,有些粒子消失,有些粒子又出現。還有不帶電荷、沒有質量的微子。此外能量可以變物質,物質也能變能量。物理學家感興趣的夸克(Quark),是更細微、無有形體的基本粒子,它既無又有,既有又無,是物質,也是能量;是有,也是空。近代物理學似乎提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種說明。」

 

  「質量與能量可以互換,不一不異。佛眼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已經發現,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不論是長波短波,佛眼能清楚看到整個電磁波的頻譜。雖然沒有粒子加速器,沒經過實驗證明,佛眼卻如放大鏡、顯微鏡、也如透視鏡,對宇宙之洞悉,猶如觀掌上摩尼寶珠。」

 

  所以法師斬釘截鐵的說:「科學不能與佛法放在同一天平上。佛法是超倫絕代的,科學仍是離不開世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