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降雨常引起邊坡深層滑動,且其潛在崩塌量體可能未一次性滑落,大量土砂持續運移,常造成下游地區嚴重災害,故評估深層滑動之崩塌體積及於邊坡上殘留之崩塌體積,為防減災之重要工作。本研究發展整合分析方法,以評估深層滑動導致之潛在崩塌量體及已運移崩塌量體,研究區位於高雄市六龜區巴斯蘭溪集水區。巴斯蘭溪集水區深層滑動判釋,由彙整多元航遙測資料,判釋崩崖及三維坡度圖微地形分析,圈繪如圖1所示。
深層滑動之潛在崩塌體積,可由穩定分析滑動剖面評估如圖2及圖3所示,崩塌量體評估參考IAEG Commission on Landslides (1990),巴斯蘭溪集水區五處深層滑動之總潛在崩塌體積約為6,017,000 m3。深層滑動已運移崩塌量體由莫拉克颱風災害前後之高精度數值地形模型(DTMs)評估,如圖4所示。分析發現巴斯蘭溪集水區中五處深層滑動之已運移崩塌量體約為3,527,300 m3,殘留在邊坡之潛在崩塌量體約有41.4%。彙整深層滑動之崩塌面積(AL)與崩塌量體(VL)關係,可得到潛在崩塌體積與崩塌面積之關聯式VL = 0.1424AL1.459 及已運移體積與崩塌面積之關聯式VL = 0.0229AL1.577 如圖5所示,深層滑動之崩塌體積與崩塌面積(AL)之冪次關係介於1.4至1.6間,可依此進行合理之崩塌體積評估。
現地調查也發現深層滑動之崩塌現象反覆發生,其崩塌量體可危及聚落,導致土石流及土石下移,造成河道淤塞及橋樑道路設施破壞。邊坡殘留崩塌量體可能引發持續崩塌及土石運移,故評估潛在崩塌量體及邊坡殘留崩塌量體,為研訂短期及長期防災策略之重要項目。(土木系林美聆教授提供)

圖1、三維坡度圖微地形分析判釋深層滑動範圍

圖2、深層滑動圈繪成果及二維穩定分析剖面

圖3、深層滑動二維穩定分析及滑動事件前後地形比對

圖4、深層滑動之運移量體分析

圖5、深層滑動之崩塌體積和面積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