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工學院簡訊

傑出校友

玩的認真 將興趣翻轉為專業 | 機械系1988級學士系友楊志光總經理專訪
  • 發布單位:工學院

〈內文摘自機械系電子報Vol.14, No 3 焦點人物

 

專訪機械系1988級學士系友-楊志光-現任柒拾陸號原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Art editor Img

 

異鄉求學 懷抱電影夢

 

洋溢著很有人緣的笑容,開朗親切又隨和的楊總經理,高二隻身從馬來西亞來臺念書,成績優異的他被分發到師大附中就讀。當年同校的馬來西亞僑生只有6個,彼此互動機會並不多。有別於臺灣的教育,馬來西亞的國民學校相當重視五育的均衡發展,早上學習基本學科,下午則安排課外活動,每個同學都會選擇3到4種社團,住家附近方圓500公尺內開有5家電影院,只要下午沒有課,楊總經理就會跑去看電影。家中經營餐廳,賣著包子、港式點心等中式料理,每天晚上8、9點寫完功課後,媽媽就會帶著他,拎著2個包子交給驗票員,以包子代替電影票,母子倆快樂地看了許許多多的電影。楊總也很愛看書,家後面就有間小書店,他常和同學及家人說,如果找不到他,往這2個地方去就一定能找到他。來臺後,文化、學習環境的差異及華語教材都讓原本以英文及馬來文為主的他學習起來頗感吃力,所幸英文、國文是他的強項,其餘數學、物理、化學幾乎都砍掉重練,於是週一到週六每天放學都去補習班努力加強課業,星期日就放鬆一下去西門町看個電影,努力拚了2年參加大學聯考,只填了臺大電機、臺大機械、成大機械3個志願的他,順利地進入了本系。

 

多元閱讀 長期深耕的優勢

 

志趣很明確在廣電系的他在大一下萌生了轉系的念頭,但是臺大並沒有廣電系。基於符合家人期待,大二他打消了轉系念頭,拼命完成機械系的繁重課業,通宵達旦的畫圖、唸書之外,還利用空檔去旁聽心理系的商業心理學、談判心理學及許多商業類課程來補足廣電傳播的相關知識,週六下午甚至還去臺大唯一擁有攝影機與剪接器材的農推系修課,4位同學一組,揹著攝影機從拍攝、剪輯到配音親手完成一部短片,學習了解到整個製片流程。大三課業負擔稍輕後,他加重了商學院的學分,一週兩、三天都在當時還位於徐州路上的商學院修課,大學4年除去不被認列的10幾個學分外,學分數竟還高達160多個,連商學院的同學都來向他這個旁聽生抄借筆記。此外,在總圖和綜合圖書館,他也花了很多的時間看完館內所有的商業刊物,也翻看合住的房東因工作帶回來的女性及商業雜誌,廣泛多元的閱讀累積出大量的廣告知識。大四那年,他修了一門廣告概論,老師帶隊參觀「聯廣」與「奧美」兩家當時最大的廣告公司,他一踏入「奧美」,外商公司活潑時尚的企業環境與氛圍,讓他開心地驚呼,「我找到了,這就是我要來的公司!」。

 

大學畢業後,雖然僑生身分不用當兵,但卻有一年之內必須找到工作,不然就得離境的壓力。「聯強」與「宏碁」都很快地錄取了他、而「奧美」僅開缺的3個員額,卻有著1次筆試和3次面試的嚴格關卡,其中面試官最感興趣與好奇的就是他機械背景的跨領域動機。在面試前他早已做足奧美客戶群的研究,並以BMW和開立冷氣為例,表現出憑他機械的背景能更加深入了解客戶的產品及需求,進行有效商業溝通的優勢,除了他經年累月用心奠基出完全不輸科班出身的廣電傳播知識,加上流利的英語及足以溝通無礙的粵語、馬來文等多種語文能力,讓他從300多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如願獲得奧美廣告AE的職務。

 

結合興趣 樂在工作

 

錄取的三家公司中,他雖然選擇了給薪最低的奧美廣告,還特地買了2套西裝及流行的吊帶褲,花了上千元治裝,但輕鬆free的企業文化,讓他得到了極大的樂趣,還找到了終生伴侶。廣告AE其中的一項業務就是繕寫會議紀錄,除了本土的統一企業公司要求以中文撰寫會議記錄外,其餘都以英文紀錄為主,公司甚至特聘一位英文老師專門指導修正語法,故在奧美的2年多,不僅磨練了他去蕪存菁的summary技能,更是精進與提升了他的英文能力。當時正是電視廣告的全盛時期,學校所學的廣告理論從概念、策略到定位,被充分應用在職場實務中。為了所負責的客戶-舒潔衛生紙,他騎著摩托車store check 大街小巷走訪了各地鋪貨商家,拍照觀察競爭產品的市場動態,舉凡價格漲跌調整、包裝圖案從左上移到右下的微小改變、不同通路的促銷方式等,鉅細靡遺地做成研究分析報告,學習觀察市場細微變化的靈敏度,收穫相當大。此外,每週二、五下班後,從6、7點到10點半,注重員工培訓的公司會安排資深員工指導後輩經驗,甚至向外商請導演、電視編劇、製作人分享職務內容,讓大家快速了解廣告外的周邊產業狀態。由於薪資不算豐厚,為了生計,他每週五、六晚上兼職做DJ,這也是他在臺大念書時另一個很大的樂趣。他拎著收藏的3、400張黑膠唱片,不僅擔任過2次椰林大道上舉辦的舞會DJ,甚至到各個學校當舞會DJ打工;他也在深印五、六年級生回憶中,位於建國北路上,有知名音樂人蘇來擔任餐廳音樂總監的現代啟示錄啤酒屋兼差。他發現他播放頻率較高的音樂是旗下有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等藝人的滾石音樂,就依著唱片上的地址,毛遂自薦地寫信向唱片公司總經理段鍾潭求職,意外地跨入了影音產業。

 

機械背景 跨領域的加持

 

同樣無比好奇於他機械背景的滾石唱片公司,對他沒有定位、幹部培訓般的輪派唱片宣傳、企劃、錄音、市調…等業務,時值黃金年代的滾石唱片,發片量相當大,雖然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上百同仁情如家人般共事,使他感到非常有趣快樂,公司也倚重他的英文能力,帶著藝人到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宣傳推廣及開拓海外新市場。雖然與機械本系脫節,但從機械系所訓練出的理性思維,讓他在最小可控制範圍內快速找出重要之變數,並將實驗精神帶入工作中,加強或削弱變數以達到最佳成效。他說:「大學並不是職業訓練場,而是訓練思考模式的地方」,理工背景的思考模式讓他不同於眾的訊速將糾結的問題理出脈絡,排列各種可能的結果,找到最佳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邏輯的訓練在工作生涯裏給他帶來很大幫助,如此的思考模式搭配音樂工作場域,正符合他一半理性一半感性的雙子座特性,讓他很有發揮。

 

廣告、電台、電視 經歷全方位

 

在滾石的5年已熟稔唱片銷售前的行銷流程,便想轉而嘗試第一家把CD barcode倉儲物流系統引入台灣的KPS金獅影音連鎖店,之後又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與飛碟電臺並列兩大巨頭的臺北之音擔任節目製作人。帶著3位執行製作承製電臺內所有的音樂類型節目,自己也主持了一檔深夜的爵士樂電台節目。從小把積蓄都花在購買卡帶聽音樂及看電影,在沒有網路的年代,靠著大量閱聽和擔任DJ,對西洋流行與搖滾樂數百個樂團的代表作可說是瞭若指掌,憑著對音樂與電影的熱愛及在影音產業的磨練,電臺工作做來游刃有餘。三年後 MTV音樂電視臺總經理、也是他奧美廣告前同事、Yahoo集團前總經理的鄒開蓮來挖角,經過知名主持人蔡康永分析,「如果自己想要的環境是很像電臺的電視臺,那MTV電視臺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決定轉戰MTV音樂電視台擔任製作與藝人管理部主管。他在很像電臺操作模式的MTV電視臺裏,同樣憑著英文長才及對歐美音樂潮流的熟悉度,篩選把關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地區音樂產品的輸入,掌管節目部、總監節目製作、VJ管理、節目採買、音樂編排及重要的藝人關係經營,適時運用在臺大所學的談判心理學和唱片公司進行商業談判,檢視手中所擁有的籌碼,設定談判策略,目標及停損點,4年後跟著鄒開蓮轉戰雅虎,2000年後整個重心移往網際網路發展。由於當時臺灣雅虎是借用美國的平台將之中文化,所以每到傍晚英國、美國同事加入會議討論產品與策略時才正是最忙碌的開始。

 

觀察敏銳 洞燭商業先機

 

唱片產業的運作除唱片本身外,牽涉層面還有電視、電影、電臺等廣泛周邊,楊總經理6、7年來,持續地仔細閱讀每一期長達80多頁的美國影音產業專業雜誌Billboard周刊,深入了解國際間的唱片與版權產業運作,並紮實的勤作筆記且在當時的中時晚報撰寫專欄「搞搞新意思」,除了從機械系磨練出的邏輯思考外,長期大量閱讀產業雜誌及著作權法為他20-40歲的工作生涯中帶來非常受用的效益。臺灣的音樂和影視著作權的規範是跟隨著美國的制度,複雜且更嚴謹,他廣而深地研究著作權法及背後的商業機制與利益,這項專業對他2000-2010年在雅虎及後來加入華納音樂,掌管亞洲行銷業務助益頗大。2010-2015年他因緣際會進入了HTC,負責手機上所有下載的音樂軟體、電影、書籍、遊戲之國際相關業務開拓與著作權授權事務。2015年離開HTC加入了KKBOX,隨著進入4G、5G時代寬頻網路的擴增,他從音樂遭受mp3衝擊的過程中,靈敏的察覺到影視內容消費趨勢將大量的被改變,於是共同創辦了KKTV服務。2018年他向公司建言必須轉換策略,柒拾陸號原子股份有限公司(Studio 76)於焉成立,製作原創影視,開創新媒體平台,其主要客戶為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海外客戶則有BiliBili、優酷及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日本、韓國等全球各地OTT平台,此刻也正與HBO、Disney、Netflix洽談戲劇合作計畫,製作以網路閱聽者喜好為主的影劇作品。楊總經理靦腆的笑說:「雖然是機械系畢業,除了HTC勉強算入外,我其實沒有做過一天和機械系相關的工作」。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柒拾陸號原子股份有限公司(Studio 76)是文策院首宗投資案,公司核心業務是投資臺灣原創 IP、故事開發、行銷與發行公司,考慮到申請domain name以英文+一組數字最為節省成本, 76號取名的發想則來自化學元素第76號原子序素「鋨」(Osmium) Os.76。「鋨」是自然界中密度最高的元素,能容易地與周遭貴金屬結合成具有超強耐用性和硬度的金屬,堅可刨鑽,取其強強結合,無堅不摧之意。影視產業是楊總經理從小的憧憬,他不同於常人單純的閱聽行為,將視聽覺所接收到的影音資訊,經過整理咀嚼內化,仔細做成心得筆記,雖然每部影音作品表面上呈現的是娛樂效益,但是背後投注的心力所串起的商業鏈結卻涵蓋有更深層的專業與學問在其中。一路走在自己熱愛的廣電傳播影視產業路上,他和公司老闆都能成為人生中重要而真摯的朋友,這也是他選擇工作的一種獨特直覺,「我一直相信一句話,Life is what you make it」,你的人生想做什麼由自己決定,人生不一定要急著做出什麼決定,多觀察想清楚,一旦決定了就全力以赴,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20歲下的功夫 30歲收穫成果

 

回顧隻身來臺求學之路,大學時滿腔熱血地砌築夢想,念書打工幾乎佔據了他所有的時間,小小遺憾的是和同學減少了許多互動的機會,對於老師,名字雖難以一一記清,但身影卻長留記憶中。說到機械系背景給予他在工作上的影響,第一就是邏輯思考的訓練,像開folder的概念,讓他可以有條不紊地層層思考;第二就是內化的實驗精神,在可控範圍內,決定哪些是重要變數,面對複雜的問題能很快地知道解決方法,思緒清楚地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他也常應邀演講與同學們分享,在臺大經濟系的一堂「影視產業商業機制的分析」課程中,他建議同學們一定要具備英文能力,多一項語言能力將為你的未來多打開一扇門,工作機會也比別人更多一分,且不單是為了閱讀,更重要的是能與他人溝通,英文是拓展社交與人生空間的重要工具。「我自己也都還不停的閱讀進修,了解隨著時代變遷衍生出的新興字彙,學無止盡」,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期閱讀一類產業雜誌,無論是實體書籍或網路媒體,長期深耕,了解世界趨勢與脈絡,他說:「挑選一個有興趣的領域,一開始看不懂不要緊,看久了就懂了,也許在某個時機點你就用到了」,他認為20-30歲如果功夫下的深,30-40歲絕對看得到成果,否則到這個年紀你再也沒有可供揮霍的體力了,所以年輕時就要開始儲備自己的能力,保有對事物的好奇心。

 

孤獨感是一股前進的驅動力

 

10多歲就離鄉來臺,選擇來臺灣除了學費、物價便宜,良好治安的原因外,小時候常在電影中看到美麗的仁愛路街道,他笑說:「我就被騙來了」,更打趣地說臺灣有三多:書店多、牛肉麵店多、美女多。他輕嘆「我是和家鄉無緣的人」,雖然馬來西亞是他的家鄉,30年來卻在臺灣長大,對於二者他有股淡淡的無歸屬感。在成長的生命歷程,他只能相信自己,靠自己努力,天塌下來自己擋,他說:「一個人的孤獨感很重要」那是迫使你別無選擇不斷向前的一股驅動力,縱使一路看似孤獨地走來,他卻很enjoyable。最讓人欣羨的是他把最想玩的興趣,落實變成了工作,但他玩得很認真,將背後不僅是臺灣甚至是全球性複雜的著作權及商業機制通透了解成他的專精強項;直至今日,他仍每日保持大量閱讀20-30篇的OTT與新媒體相關的產業報告,並擇要在他的FB社群分享,帶領大家一起看產業調查分析報告,以文會友,用知識交朋友,也善用工具定期舉辦8人左右的小型網聚進行產業交流。交友之餘,不菸不酒的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聽爵士樂、喝咖啡和看書,書籍和家裡牆上那6000多張 CD是他多年來豐富心靈的收藏。

 

翻轉興趣為專精強項

 

同樣是機械系,楊總經理走出不同的人生風景,他改寫生命的劇本,用熱情和夢想創造自己的故事,詮釋自己的核心價值,成功不是一蹴可及,架構夢想逐步實現,化興趣為專業,長期深化積累實力,善用手中的籌碼並予以加乘放大,他玩得很認真,也玩得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