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技術處為鼓勵青年創新創業,推動「搶鮮大賽」競賽活動,期望透過競賽的方式,由官、產、學、研巧妙串接,以科專成果為根基,注入年輕學子活潑多面向的創意,導入業界能量與市場眼光,一起發掘創意、誘導創新、激勵創業,發揮異界結合綜效。並透過學生創意應用在民生議題的關懷與解決,讓科專成果更多元化並於民生具體落實,同時,也藉以挖掘學界研發人才資源,找尋創意種子團隊,培養未來可長期合作之創意新秀,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培育新興產業能量。
![Art editor Img](001/Upload/1087/ckfile/0ca92a89-dbc6-4395-8a80-f29ae9f6f21e.jpg)
創意規劃類冠軍作品—臺灣大學 真骨得隊「氣相結構操控製程創建多功能之 硬骨及軟骨組織修復裝置」是由台大化工系陳賢燁教授實驗室成員張育銘、張乃云、胡書嫚共同完成此項作品。
本院化工系由陳賢燁教授實驗室學生組成「真骨得」隊及「好視多」隊參加第10屆搶鮮大賽「創業規劃類」,榮獲冠亞軍。學生張育銘、張乃云、胡書嫚組成之「真骨得」隊,結合「生技中心-再生醫學之細胞治療產品開發」,使用氣相乾式潔淨製程組裝功能性組織工程支架,包覆患者自體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 或骨髓間質幹細胞,作為替代或修復受損部位之植入物,透過釋出生長因子以加速受損組織恢復正常生理功能。本支架產品可彈性調整材料軟硬度、孔洞大小等結構特性,可以因應患者不同醫療需求製作客製化產品,並達成多功能與多用途的應用,具有幹細胞精準治療之發展潛力。「好視多」隊則由吳亭瑩、李沁芸、蕭家麒組成,團隊結合綠色潔淨製程與調控液體光學技術,發展面向白內障病患的新一世代的「客製化」人工水晶體。此創新產品為非機械式( 液體式) 結構,同時具備「光學操控」及「生物功能性」之高階人工水晶體產品,可治療白內障問題。此新型人工水晶體具備以下特點:(1) 綠色製程減少反應過程之副產物;(2) 長時間植入人體內具更佳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及耐久性;(3) 具備抗UV 功能;(4)客製化水晶體之光學及生物特性,達到精準醫療目的。
![Art editor Img](001/Upload/1087/ckfile/1f769d56-4817-4aaf-809c-1e665217ac48.jpg)
創意規劃類亞軍作品—臺灣大學 「好視多」團隊「新型可調控光學特性及生物功能之人工水晶體」是由台大化工系陳賢燁教實驗室成員吳亭瑩、李沁芸、蕭家麒共同完成此項作品。
「搶鮮大賽」活動自100年開辦以來,深獲各界廣大迴響,2020年「搶鮮大賽」邁入第10屆,共分為「創意發想類」、「創新實作類」、「創業規劃類」三類別,並以「Beyond Future」為主題,期望青年學子能站在科專成果的基石上,尋找超越想像的未來,本年度共有313組團隊、1,498位同學投入競賽,並從中選拔出35隊之優秀作品。經濟部技術處邱求慧處長表示:「臺灣雖小,卻有強大的科技力、創新力以及優秀的人力,這也我們立足國際的根本,而青年的創新能量將延續臺灣的未來。」為鼓勵青年創新創業,特推動「搶鮮大賽」競賽活動,讓學生以工研院、資策會等9大法人開發並已驗證的91項科專技術進行創新發想、創作實作及創業規劃,透過法人技術與年輕學子的火花碰撞,一方面為科專技術應用找出更多可能,一方面也可培育未來投入創新研發的種子,期望透過學生創意應用在民生議題的關懷與解決,讓科專成果更多元化並於民生具體落實,同時,也藉以挖掘學界研發人才資源,找尋創意種子團隊,培養未來可長期合作之創意新秀,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培育新興產業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