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益超教授
現 職:
國立臺灣大學 名譽教授
學 經 歷:
1.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
2. 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3.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4.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應用研究組組長
5.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理事長
特殊事蹟:
蔡益超教授自民國59年起在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任教,民國99年屆齡退休,共計服務教職逾四十年,退休後獲頒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民國87年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重要貢獻:
- 長期貢獻專業、主導國家規範訂定:主導國內「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及解說」與「鐵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等之研擬。
- 修訂震力係數:民國75年發現臺北盆地顯著週期效應,從而修訂建築技術規則震力係數。
- 爭取設置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在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創立之前,提出規劃、並協助爭取預算,國震中心設立後大力協助推動研究發展。對於奠定今日國震中心之國際地位,功不可沒。
- 退休後研究不輟,持續開發建築物之耐震能力檢核:針對民生需求,退休後仍持續研究開發建築物之耐震能力。十多年中以「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系統(PSERCB)」與「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系統(SERCB)」,協助專業工程師做為後續補強或重建判斷依據。此評估系統包含鋼筋混凝土與鋼結構建築物的耐震初評功能外,也整合國家地震中心負責的磚構造與木構造建築物耐震初評內容,108年更納入營建署制定的建築物快篩系統。
- 春風化雨、教化無數:於臺灣大學任教四十年期間,教化無數。由蔡教授所教導出來的學生成就甚至比老師高、所撰寫論文被引用數居高不下,以上種種,均可知蔡教授的諄諄教誨對學生及社會的貢獻。
- 淡泊致遠,學者風範:蔡教授溫文儒雅,淡泊名利,從不肯居功。而在專業上,卻願意窮畢生精力,自我要求不斷鑽研以求進步,更要對民生社會做出貢獻。淡泊致遠是他一生的寫照。此為學者風範的最佳示範,足為後進表率,影響深遠。
直至今日,在蔡教授數十年耐震技術的專注研發與大力推廣,將台灣建築物及橋梁耐震設計規範及耐震評估提升至先進國家水準。蔡教授之貢獻居功厥偉,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