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宗倬章先生講座」頒贈典禮 |
時間:107年10月24日(三)
上午9時10分
地點:臺大工學院會議室(工學院綜合大樓二樓243室)
機械系楊鏡堂教授、應力所李世光教授獲選為107學年度「宗倬章先生講座」得獎人,頒贈典禮預定於本(107)年10月24日上午9時10分假工學院會議室舉行,由「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宗成志董事長擔任頒獎人,歡迎本院師生前來觀禮。
|
|
|
中國鑛冶工程學會107年度專題研討會暨年會 |
中國鑛冶工程學會107年年會大會將於本(107)年10月20日假臺灣大學工學院隆重舉行,由黃肇瑞理事長主持,年會籌備會由臺灣大學工學院陳文章院長擔任主任委員。大會將頒發象徵該會最高榮譽「技術獎章」給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獎勵該公司致力礦採與植生兼容之經營目標,為能源業界之楷模,由黃肇瑞理事長親自頒獎;會中並將頒發11篇論文獎、第九屆盧善棟獎學金三名及優秀大學及技術學院學生獎勵金9名。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門蔡松釗副總講述「開放式創新的思維與實務分享論述」,精彩可期。下午宣讀論文,共發表108篇,均富學術與經濟價值。晚上舉辦聯歡晚宴,有摸彩及表演。
年會前一天(19日)上午在臺大工綜院國際會議廳舉行「台灣替代能源展望與挑戰」專題研討會(議程下載),邀請業界專家學者提出精闢報告,與會關心新材料應用之各界人士預計近200人參加,盛極一時。下午會員暨眷屬將參訪林口火力發電廠、十三行博物館,更多訊息請參閱大會議程。
|
|
|
Columbia Engineering Asia
Roadshow 2018 |
|
|
2018年循環經濟綜合與創新解決方案國際會議 |
時間:107年10月17日(三)
08:30-17:30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中鼎教育基金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及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為加強產官學研各界對循環經濟的重視,近期辦理「2018年循環經濟綜合與創新解決方案國際會議」,邀請國內外致力於循環經濟領域議題的專家學者,解析國際發展趨勢,提供國內產官學研各界新方案與觀念的交流。
本次研討會及圓桌會議將全程以英文發表國內外研究論文及技術案例,探討如何提升所有原材料、產品及廢棄物的最大價值,以及解決技術、金融、制度及監管等方面的障礙,實施循環經濟模式的開發,促進節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供政府單位、國內外研究機構、大學院校及企業最先進的策略及技術方案的交流。更多訊息
|
|
|
近期專題演講時間表 |
日期 |
演講者 |
服務單位 |
題目 |
地點 |
10月15日
(10:20) |
洪健龍 博士/
正研究員 |
工研院材化所 |
工研院材化所簡介與台灣近年來材料產業的變遷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15日
(14:20) |
李威勳 教授 |
成功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管理科學系 |
另行公布 |
土220 |
10月15日
(14:20) |
蔡東宏、黃文莊/
系統工程師 |
國家太空中心 |
衛星系統工程、衛星操控系統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15日
(14:20) |
王郁仁 副教授 |
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獵能器設計巧思與應用利基 |
應力館國際會議廳 |
10月17日
(14:30) |
胡明哲 副教授 |
臺大生工系 |
另行公布 |
土220 |
10月19日
(14:20) |
林淑宜博士 |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 |
Causing
Corrosion of Platinum nanoparticles,
Providing an Anticancer Effect |
共同教學館 203 |
10月22日
(10:20) |
黃景帆 教授 |
中興大學化學系 |
Electrochemical Tuning Sensing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Catalytic Materials from
Nanoscale to Atomic Scale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22日
(14:20) |
曾雅婷 教授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of concurrent flame spread over
thin solid fuels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22日
(14:20) |
王國禎 教授
兼工學院院長 |
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
Applications
of Micro/Nano Fabrication in Tissue
Engineering |
應力館國際會議廳 |
10月23日
(14:20) |
王嵩山 教授 |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 |
另行公布 |
基醫302講堂 |
10月23日
(14:30) |
Dr. Cheng-Tang (C. T.) Wu/Senior Scientist &
Research Group Leader |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STC)
Livermore,
CA, USA |
Computational
Multi-scale Simulations via Deep Material
Network and Self-consistent Clustering
Analysis |
國震中心1F國際會議廳 |
10月24日
(14:30) |
Gabriele
Villarini/Associate Professor |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Iowa |
另行公布 |
土220 |
10月26日
(14:20) |
陳美瑾 教授 |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
微針貼片於醫藥與醫美之應用 |
共同教學館 203 |
10月29日
(14:20) |
王毓駒 教授 |
交大電子所 |
相控陣列雷達介紹與其機械挑戰
Introduction of phased array radar and its
mechanical challenges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29日
(14:20) |
陳慶耀 教授 |
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
另行公布 |
應力館國際會議廳 |
10月30日
(14:20) |
Prof.
Chikamune Wada |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 |
另行公布 |
基醫302講堂 |
10月31日
(14:30) |
賴進松 研究員 |
臺大水工所 |
水庫洩洪排砂對下游河道之影響 〜 模擬感測與應變 |
土220 |
11月2日
(14:20) |
胡尚秀 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
功能性奈米複合材料應用於精準藥物傳遞 |
共同教學館203 |
11月5日
(14:20) |
江佩勳 副教授 |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
非晶系銦鎵鋅氧薄膜電晶體中的弱局域與弱反局域效應之競爭現象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11月12日
(10:20) |
陳建仲 教授 |
聯合大學能源系 |
新一代陽極處理技術在尖端材料與綠能產業的應用 |
203國際演講廳 |
11月12日
(14:20) |
呂允中/全球市場開發總監 |
德商漢高(Henkel)公司 |
工業用膠材的材料特性與應用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11月13日
(14:20) |
林全 董事長 |
台灣東洋藥品公司 |
另行公布 |
基醫302講堂 |
|
|
|
|
|
慶祝臺灣大學九十周年校慶 綠能科技跨界對談 |
 |
綠能科技跨界對談合影,(由左而右)工科海洋系主任江茂雄教授、綠能產業推動中心吳光鐘副執行長、工研院綠能所李宏台副所長、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執行長候奕愷、臺大工學院院長陳文章教授、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教授、經濟部能源局林全能局長、台灣電力公司再生能源處陳一成處長。 |
臺灣大學為慶祝九十年校慶,由臺灣大學工學院、臺灣大學能源研究中心及前瞻綠色材料高值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承辦『綠能科技跨界對談』,邀請臺灣大學工學院陳文章院長及前經濟部長、工業技術研究院李世光董事長出席致詞,經濟部能源局林全能局長以「臺灣綠能展望與落實作法」為題在會中演講,而綠能產業推動中心吳光鐘副執行長、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李宏台副所長、台灣電力公司再生能源處陳一成處長及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執行長候奕愷,一起在會中進行產官學研深度對談。此次邀請綠能產官學研專家共同研討我國綠能發展之現況及願景,期使青年學子進一步了解我國綠能政策、產業及人才需求。
|
|
|
工學院近期訪賓 |
[
UC San Diego
]
|

|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工學院(Jacobs
School of
Engineering)院長Dr. Albert
P.
Pisano率團於本(107)年9月19日拜訪本院,並由UCSD的結構工程系教授Dr.
Ken Loh代表介紹該校辦理多年的暑期課程,以及擬推展的3+2
Program: 學生在原校就讀三年大學之後前往UCSD修讀兩年,即可取得原校學士學位及UCSD碩士學位。
|
|
[
Ma Chung University
]
|

|
印尼瑪中大學(Ma
Chung University,
Indonesia)校長Dr.
Chatief Kunjaya於本(107)年9月20日前來拜訪本院,由本院陳院長與機械系王富正教授接待,並參觀機械系顏家鈺教授之精密系統控制實驗室、林沛群教授之仿生機器人實驗室與王富正教授之系統整合控制實驗室。
|
|
|
|
|
臺大離岸風電人才培育獲得國際關注 榮登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 |
臺大離岸風電團隊與丹麥科技大學(DTU)及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三方合作推動臺灣離岸風電人才培育,繼今年七月於臺大舉行第一次NTU-DTU-CIP三方國際產學合作論壇,獲得國內主要媒體關注,今年8月13日至17日由工科海洋系兼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茂雄教授帶領工科海洋系、應力所及相關研究團隊教授十人,至丹麥科技大學舉行第二次NTU-DTU-CIP三方國際產學合作論壇,持續推動臺灣離岸風電人才培育,獲得國際離岸風電重要媒體4COffshore、Wind Business Intelligence、OffshoreWIND.biz等重視,臺大離岸風電人才培育獲得國際關注,榮登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相關新聞連結
|
|
|
本院陳院長與法國Grenoble Alpes大學 Redouane
BORSALI 教授共同獲得2018年臺法科技獎 |
科技部與法蘭西學院自然科學院(Ads)雙邊審查會議通過第20屆(2018年度)臺法科技獎,經雙方討論後,共同推舉遴選臺灣大學工學院陳文章院長及格勒諾博-阿爾卑斯大學Redouane BORSALI教授為今年得獎合作團隊,預訂11月下旬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頒獎。
|
|
|
化工系童國倫教授獲頒國際水協會(IWA)會士(Fellow)殊榮 |
化工系童國倫教授於2018年9月東京舉行之國際水協會-世界水大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World Water Congress, IWA-WWC)中獲頒國際水協會會士(IWA Fellow)殊榮,為我國第五位獲得此殊榮的水科技學者。目前我國獲頒國際水協會會士(Fellow)的學者包含成大環工系名譽教授葉宣顯教授、臺大環工所駱尚廉教授、成大環工系林財富教授、中山環工所高志明教授,其中駱尚廉教授更是我國在該組織唯一的傑出會士(IWA Distinguished Fellow),深具國際影響力。
童教授從事薄膜過濾研究超過二十年,曾擔任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在臺大化工系成立「水資源創新教育與研究俱樂部(WINNER Club: Water INNovation – Education & Research Club)」,研究主題涵蓋薄膜水處理程序(process development)、薄膜模組設計(module design)、薄膜污塞監測(fouling monitoring),到材料設計探索(material discovery),為臺灣創立一家水資源用之無機複合膜新創公司ExtreMem Ind. Co.。今年4月WINNER俱樂部與成大環工系組成聯隊,代表臺灣參加首屆國際奈米奧林匹亞競賽(INO),以仿生的全"疏"無機膜結合奈米超級磁性太陽光催化系統抗污塞之近零排放技術"大獲全"勝",強力吸引全球目光,得到三項滿貫第一(Innovation、Sci.&Tech.、Business Plan),一舉拿下世界冠軍。8月更與WINNER俱樂部成員環工所童心欣教授、侯嘉洪教授、林逸彬教授及化工系吳嘉文教授共同以「新世代隔空創水技術開發」的創意獲得水利署「節水新思維或新構想計畫」競賽第一名及計畫補助。童教授更重視水科技的落實產業應用,藉由此WINNER Club平台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共同致力水資源技術開發與應用,包含李長榮化工公司、長春石化公司、台積電公司、中鋼公司、達興材料、建大輪胎、集盛實業集團、康那香集團旗下康潔環保公司……等,期以循環經濟的概念創造價值。更多內容
|
|
|
環工所侯嘉洪副教授榮獲科技部107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
環工所侯嘉洪副教授榮獲科技部今(107)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貢獻,由科技部主動遴選年齡在42歲以下之副教授、副研究員或相當職級以下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研究表現優異者頒予獎項。
|
|
|
|
|
|
|
|
1 |
土木系林國峰教授獲選國際工程院通訊院士。 |
2 |
化工系錢義隆教授榮獲I&EC Research 2018 Excellence in Review
Awards.
更多內容 |
3 |
環工所侯嘉洪教授入選參展「2018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世貿一館的「創新發明館」展出「電容去離子技術:水淨化與脫鹽」之先進技術,富有市場潛力、有利於推動成果技轉與上市。更多內容 |
4 |
土木系王乙丞碩士生(林國峰教授指導)榮獲「The 2018 APEC
Typhoon Symposium 」水文科學碩士班組論文競賽第1名。
|
5 |
化工系艾莫法同學(吳乃立教授指導)榮獲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第24屆用戶年會暨研討會海報比賽在材料領域表彰獎。 |
6 |
材料系陳天玥博士生(白奇峰教授指導)榮獲2018國際磁記錄會議(2018 TMRC)-學生獎。更多內容 |
7 |
材料系楊哲人教授指導的博士班學生鍾采甫同學,於上海舉辦之2018年第6屆海峽兩岸綠色材料綠色製程論壇(The
6th Cross-strait
Green Materials & Green Processing Forum)榮獲優秀口頭報告獎。 |
8 |
環工所駱尚廉教授所指導的博士班研究生鄭詠紜,以其研發的「雲端智慧水環境監測記錄器」獲得經濟部頒發今(2018)年度創新研究獎。更多內容 |
9 |
工學院教師近期獲得之發明專利證書:
系所 |
教師 |
研究成果 |
專利證書 |
化工系 |
游佳欣教授 |
多孔性生醫支架、其製備方法、及包含其之生醫複合材料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應力所 |
陳發林教授 |
深海洋流電廠及其建造方法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應力所 |
李世光教授 |
聲音產生裝置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應力所 |
李世光教授 |
可撓式致動器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應力所 |
李世光教授 |
駐極體材料、駐極體揚聲器與其製造方法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應力所 |
李世光教授 |
揚聲系統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應力所 |
王安邦教授 |
塗佈模組 |
歐盟發明
專利證書 |
高分子所 |
徐善慧教授 |
類神經脊幹細胞及其用於製備修復神經系統受損之藥物的用途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高分子所 |
徐善慧教授 |
可糖溶解的列印材料於3D列印之用途及利用其之3D列印方法 |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證書 |
|
|
|
|
|
|
|
小角度X光散射儀 |
小角度X光散射(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SAXS)為非破壞性研究物質微結構的方法之一。利用X光與電子的散射現象,SAXS可以精確的觀察及量測材料微結構如奈米粒子及奈米孔隙的大小分佈和形狀。SAXS與顯微影像分析(如SEM,TEM及AFM等)為互補技術,在奈米材料研究領域均佔有重要地位。不管是高分子材料、膠體系統、生化材料結構分析、金屬及陶瓷材料的結構分析,都可以提供詳細的材料信息。另外在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面,因為散射圖譜可以得到關於他們的大小、形狀和內部結構的訊號,經由計算可得到相關結構參數,例如分子體積、迴轉半徑或者取向及分佈等。對於近來十分熱門的奈米薄膜材料,亦可利用反射式小角度X光散射(Grazing
Incidence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GISAXS)來研究其結構。
本儀器(NANOSTAR / BRUKER AXS GmbH) 目前可提供之運作模式含SAXS和GISAXS兩種,除了可透過調整樣品與偵測器距離以提供不同q範圍的材料資訊,並可藉安裝Image
plate同時蒐集SAXS及WAXS的數據。另一方面,本儀器可提供相當多元的樣品選擇及量測環境,例如樣品可以是液體或是固態的塊材或粉末,環境可控制樣品在真空或是大氣條件下量測,SAXS亦可選擇進行變溫實驗(室溫~+290℃)。而在未來,本儀器將添購之附件包括低溫配件,即可進行在 -25℃~+110℃的變溫實驗,以及能施作拉伸的載台,可提供即時變化的試驗資訊。
欲使用者,請到臺大工綜館122室專用電腦上預約,校外人士請電02-33665241,聯絡人:高崇源先生。負責教授及聯絡電話:林唯芳教授(02-33664078,suwf@ntu.edu.tw),儀器放置地點:
本院工學院綜合大樓120室。
|
|
|
|
|
|
(為了促進院內老師對相互研究領域的了解,增加未來合作機會,工學院簡訊每期邀請大約3~5位相近領域教授提供最近發表論文摘要刊登。如果您有研究成果願意與大家分享,亦隨時竭誠歡迎來稿。)
|
材料系近期研究成果摘要: |
劉正賢、林新智、徐宇彤: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AA 6063 During an Ex-ECAE Process
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Vol. 22, No. 3 (2016) |
等徑轉角擠型(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ECAE)製程在實驗室規模已有多年的研究成果,然而,ECAE工藝在實際工業之成功應用則很少被報導過。本研究開發一種稱為Ex-ECAE的製程技術,此製程利用ECAE的路線C結合了兩道直接擠出程序,用於改善傳統鋁合金擠製品的微觀結構,特別是擠製品表面上的粗晶層(Coarse
Grain Layer, CGL)。本研究所使用的Ex-ECAE模具設計120o的模具夾角,應用傳統擠壓機執行三段擠型程序,藉由ECAE的高摩擦和連續擠型路線,導致在模具通道的轉角處形成不對稱死金屬區(Dead
Metal Zones, DMZs)。當CGL沿著不對稱DMZs的邊界流動時產生巨大的剪切形變,因而CGL中的可見晶粒被細化而無法辨識,藉由EBSD可研究探討不同Ex-ECAE節段處的織構現象。本研究說明了ECAE工藝可以使用擠壓機來擴大實際應用範疇,其是否成功或失敗則取決於擠壓機和模具設計的能力。(林新智主任提供
hclinntu@ntu.edu.tw)
 |
圖一 Ex-ECAE樣品在各個節段的宏觀結構和流動模式。 |
 |
圖二 Ex-ECAE樣品表面各節段的晶粒結構。(a) 1st
Segment,(b) 2nd Segment,(c) 3rd
Segment。 |
 |
圖三Ex-ECAE樣品表面各節段的pole figures。(a) 1st
Segment,(b) 2nd Segment,(c) 3rd
Segment。 |
|
|
|
王繕柏、高全盛、蔡履文、薛人愷:The Application of
40Ti-35Ni-25Nb Filler Foil in Brazing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Metals, Vol. 8, Issue 3, March
2018, pp. 154: 1-10. |
Vacuum
brazing of CP-Ti using the clad 40Ti-35Ni-25Nb (wt %)
filler foil was performed at 1000, 1100, and 1200 °C for
600 s. Microstructures of the brazed joints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Nb and Ni depletion from the brazed joint
into CP-Ti substrate. Although both Nb and Ni stabilize
β-Ti, they take part in different actions. The Nb
belongs to β isomorphous, and the Ni is categorized as β
eutectoid. The diffusion of Ni in β-Ti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Nb in β-Ti. The β-Ti is stabilized by
alloying Nb over 10 at % in the BZ of joints brazed at
1000 and 1100 °C. Increasing the brazing temperature to
1200 °C results in the depletion of the Nb from BZ into
CP-Ti substrate. The mixture of acicular α and β-Ti is
identified in the BZ. In TZ of the brazed joint,
retained β-Ti, eutectoid of Ti2Ni/α-Ti are
formed along acicular α-Ti lath boundaries. For the β-Ti
alloyed with high Ni and low Nb contents, it decomposes
into Ti2Ni/α-Ti eutectoid and/or lath
boundary Ti2Ni intermetallics. Although the
average shear strengths of joints bra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level, standard
deviations of average shear strength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joint brazed at
1000 °C demonstrates the highest value of 69 MPa.
Increasing the brazing temperature to 1100 or 1200 °C
results in decreas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o 29 or 25
MPa, respectively. The presence of inherent brittle Ti2Ni
intermetallics results in higher standard deviation in
the shear test result. For joints brazed at 1000 and
1100 °C, quasi-cleavage fracture in TZ is widely
observed from the fractured surface. The fracture
location is changed from eutectoid and/or Ti2Ni
in TZ into α/β-Ti in BZ of the joint brazed at 1200 °C.
A higher brazing temperature enhances Ni depletion from
BZ into CP-Ti substrate, so a wider joint is obtained.
Volume fraction of Ti2Ni in TZ is decreased
due to lower Ni concentration in TZ. The fractured
surface consists of isothermal solidified α/β-Ti in BZ.
It is preferred that a higher brazing temperature, such
as 1200 °C, contributes to a decrease the amount of Ti2Ni
in BZ and TR of the joint. The application of clad
40Ti-35Ni-25Nb filler foil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in
brazing CP-Ti for industrial use.(
薛人愷教授提供
rkshiue@ntu.edu.tw)
 |
Fig. 1 EPMA BEIs and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CP-Ti/40Ti-35Ni- 25Nb/CP-Ti joint brazed at
1000 °C for 600 s: (a) cross section
overview, (b) higher magnification of
location I in (a). |
 |
Fig. 2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transition zone (TZ) between the brazed zone
(BZ) and CP-Ti substrate brazed at 1000
°C
for 600 s: (a) SEM/BEI, (b) EBSD map of
location II in (a). |
 |
Fig.
3 Average shear strengths of
CP-Ti/40Ti-35Ni-25Nb/CP-Ti brazed joints. |
|
|
|
陳姿蓓、林忠緯、李紹先、蔡詠涵,溫政彥、林依捷、Kazuhito
Tsukagoshi, Minoru Osada、陳俊維:“Self-Assembly
Atomic Stacking Transport Layer of 2D Layered Titania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xtended UV Stability”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701722,
(2017) |
本論文利用二維原子層氧化物,製備成原子級之電子傳輸層,並且成功應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此獨特之二維氧化物電子傳輸層,可利用水溶液法,在低溫製備,可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必須高溫燒結TiO2之問題。並可應用在flexible
substrate
應用。最重要是克服了其UV不穩定之問題。由於原子層TiO2獨特之電子結構,沒有氧空缺,因此抑制了傳統TiO2之光分解反應。使得其在紫外光(UV)下,形成穩定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對其未來在商業上之應用,有重要之影響。此成果為台灣大學團隊與日本材料物質中心(NIMS)團隊之合作之研究成果,發表於能源領域重要之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IF=16.721)
。(陳俊維教授提供
chunwei@ntu.edu.tw)
 |
圖一:利用二維氧化物電子傳輸層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
圖二:二維氧化物電子傳輸層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之元件結構 |
|
|
|
趙柏凱、徐奕、何欣家、姚栢文、賴奕辰、石燦鴻、薛承輝:Gold-rich
Ligament Nanostructure by Dealloying Au-based Metallic Glass Ribbon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cientific Reports, 7:7485 (2017) |
拉曼光譜為一快速、非破壞性之傳統分子檢測技術,其藉由分析待測物的拉曼訊號以辨別分子種類;然而拉曼訊號相當微弱,如何偵測高強度拉曼訊號仍舊是一項難題。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其透過待測物分子吸附在特殊奈米金屬結構基板之表面技術,可成功將拉曼訊號放大至可觀測的強度。近年來科學家成功的利用光學微影、離子束微影或電子束微影技術製作出各式各樣的奈米金屬結構基板並有效的增強拉曼訊號;然而微影技術具高成本、製作面積小、高真空度之需求等缺點,使得在拉曼分子檢測應用上備受限制。
本合作研究團隊由台大材料系薛承輝教授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系石燦鴻教授團隊共同組成。該團隊為國內外首次利用金基金屬玻璃,以簡單且低成本的脫合金腐蝕方法,將合金中的銅及矽元素腐蝕脫離,留下富含金元素的多孔性材料(圖一)。由於金屬玻璃為一原子無序排列之金屬材料,經脫合金腐蝕後將留下不規則分布之奈米結構,相當適合作為拉曼增益基板。此種方法解決微影技術之高成本、製作面積小、高真空度需求之缺點,取而代之以簡易手法製作出具有高表面積、低反射率的基板,並有效增強拉曼訊號。利用此方法除了能產生奈米多孔結構之外,亦可在表面形成微米級隆起小丘(圖二),此小丘結構可進一步提升基板的表面積,從而獲得更高之拉曼訊號增益效果,該團隊之研究成果開發之簡易、低成本手法,成功增強拉曼訊號至100倍以上,將可廣泛應用於拉曼分子檢測技術。(
薛承輝教授提供
hsuehc@ntu.edu.tw)
 |
圖一:以脫合金腐蝕方法處理金基金屬玻璃薄帶製作拉曼增益基板之示意圖。 |
 |
圖二:金基金屬玻璃薄帶(a)未經處理之表面形態,(b)脫合金腐蝕處理後之表面及(c)微米級隆起小丘,(d)奈米多孔結構之放大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