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臺大90周年校慶】綠能科技跨界對談 |
時間:107年9月20日(四)
09:00~12:30
地點:臺大工學院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臺大工學院、臺大能源研究中心、臺大前瞻綠色材料高值化研究中心
報名網址:https://my.ntu.edu.tw/actregister/Default.aspx
全球處於能源轉型時期,綠色能源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臺灣擁有絕佳綠能發展條件,推動太陽能、離岸風力發電等產業,綠能產業預計創造
3.2
萬個橫跨各產業職缺。臺大引領我國綠能研究發展,對政府綠能發展有相當影響力及協助發展之重責大任,有鑑於此,欣逢
90
周年校慶之際,由臺灣大學工學院、臺灣大學能源研究中心及前瞻綠色材料高值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綠能科技跨界對談』,邀請綠能產官學研專家,共同研討我國綠能發展之現況及願景,期使青年學子進一步了解我國綠能政策、產業及人才需求。
更多訊息
|
|
|
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宗倬章先生講座」頒贈典禮 |
時間:107年10月24日(三)
上午9時10分
地點:臺大工學院會議室(工學院綜合大樓二樓243室)
機械系楊鏡堂教授、應力所李世光教授獲選為107學年度「宗倬章先生講座」得獎人,頒贈典禮預定於本(107)年10月24日上午9時10分假工學院會議室舉行,由「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宗成志董事長擔任頒獎人,歡迎本院師生前來觀禮。
|
|
|
工綜新館「圍籬創意彩繪」徵選活動 |
本院工綜新館新建工程已於本(107)年3月下旬開始施工,適逢台大創校90週年,為表現工學院的發展及超越傳統圍籬的思維,結合文化藝術及創意發想,塑造工程圍籬藝術櫥窗,本院特舉辦『工綜新館「圍籬創意彩繪」徵選活動』,藉由圍籬彩繪活化工程周邊環境,透過同學們的想像與創意,勾繪對工綜新館及舊機械館週遭環境的意向,讓臺大師生能瞭解歷史,展望未來。
本活動將於9月26日下午五時截止收件,參與競賽隊伍最高可得獎金四萬元及獎狀一紙,歡迎本校在學學生參加,更多訊息詳活動網站。
|
|
|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之唐獎學術交流活動 |
2018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James
E.
Hansen 及 V. Ramanathan
將於九月下旬蒞台參加唐獎頒獎典禮,並發表氣候變遷、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相關主題的演講與論壇,帶來前瞻先進觀點及解決方案。您在永續發展方面,深切掌握世界脈動,重視此領域發展,故此難得的機會,誠摯歡迎您參加,並鼓勵相關領域先進踴躍報名參與。更多訊息
|
|
|
2018年循環經濟綜合與創新解決方案國際會議 |
時間:107年10月17日(三)
08:30-17:30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中鼎教育基金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及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為加強產官學研各界對循環經濟的重視,近期辦理「2018年循環經濟綜合與創新解決方案國際會議」,邀請國內外致力於循環經濟領域議題的專家學者,解析國際發展趨勢,提供國內產官學研各界新方案與觀念的交流。
本次研討會及圓桌會議將全程以英文發表國內外研究論文及技術案例,探討如何提升所有原材料、產品及廢棄物的最大價值,以及解決技術、金融、制度及監管等方面的障礙,實施循環經濟模式的開發,促進節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供政府單位、國內外研究機構、大學院校及企業最先進的策略及技術方案的交流。更多訊息
|
|
|
近期專題演講時間表 |
日期 |
演講者 |
服務單位 |
題目 |
地點 |
9月18日
(14:20) |
徐慶琪 教授 |
台科大應用科技所 |
計算生醫力學於骨科領域的應用(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
基醫302講堂 |
9月25日
(14:20) |
王先知
總經理團隊 |
巨生生醫公司 |
另行公布 |
基醫302講堂 |
9月28日
(14:20) |
吳宗明 教授 |
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Prepar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
共同教學館203 |
10月1日
(10:20) |
青野正和
教授 |
台大材料系特聘講座 |
Atomic
switches: From simple switching to cognitive
responses and adaptive networking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1日
(14:20) |
黃榮堂
特聘教授 |
臺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
另行公布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10月2日
(14:20) |
李仁貴
特聘教授 |
北科大電子工程系 |
穿戴式裝置在醫院的應用:案例分享 |
基醫302講堂 |
10月5日
(14:20) |
Prof. Patrick
Théato |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implifying
Molecular Complexity: Synthetic Routes to
Novel Polymer Materials |
共同教學館203 |
10月8日
(10:20) |
高原 淳
教授 |
九州大學先導物質化學研究所 |
Surface and
Interface Structure of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8日
(14:20) |
李家同
榮譽講座教授 |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台灣的精密工業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10月12日
(14:20) |
游文岳 教授 |
臺大化工系 |
Chemical
Processes on Catalyst Surfaces |
共同教學館203 |
10月15日
(10:20) |
洪健龍 博士/正研究員 |
工研院材化所 |
工研院材化所簡介與台灣近年來材料產業的變遷 |
203國際演講廳 |
10月15日
(14:20) |
王郁仁
副教授 |
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獵能器設計巧思與應用利基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
|
|
|
|
臺大工學院與台灣水泥公司簽署產學合作關係協議書 |
臺灣大學工學院與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為促進雙方合作交流,同意在互惠原則下,成立聯合產學合作辦公室,共同推動(一)研究合作,(二)講座及技術顧問等合作事項及(三)學生生涯規劃與培育;雙方並於本(107)年8月30日下午2時假臺大工學院會議室舉行「臺灣大學工學院與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長期產學合作關係協議書」簽約典禮。
|
|
|
本院5位學生榮獲科技部106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 |
系所 |
學生 |
計畫名稱 |
指導教授 |
化工系 |
詹雅筑 |
Deposition of thylakoid membrane on the electrode for solar cell applications |
趙玲教授 |
材料系 |
漳彥予 |
利用具方向性 poly(γ-benzyl-L-glutamate)靜電紡織奈米纖維支架引導神經幹細胞腦部神經發育研究 |
林唯芳教授 |
機械系 |
周世謙 |
利用挫曲設計軟性爬管機器人之研究 |
莊嘉揚教授 |
土木系 |
王識堯 |
高雄地區深開挖案例土壤參數反算分析之研究 |
葛宇甯教授 |
醫工系/醫學系 |
張若愚 |
The mechanism of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and mitochondrial retrograde signaling |
林頌然教授 |
|
|
|
本校與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中心(NIMS)研究生合作計畫開放申請 |
依據國立臺灣大學與獨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中心研究生合作計畫協議書,獎助本校博士班在學學生前往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中心進行6至12個月之短期研究。預計甄選名額為正取2名,備取數名;獎助內容包含研究期間之設備使用費、生活費及住宿費。有意申請者請於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17:00前,將申請文件繳交工學院院辦公室(工綜大樓246室)王小姐。更多內容與申請文件下載
|
|
|
國震中心與台大土木合設AI中心 招收108學年度博士生 |
國震中心與本校土木系合設AI 中心,招收108學年度博士生,有興趣的同學請見招生海報及網頁ai.caece.net,申請截止日期為本(107)年10月12日,並可於108年春季提前入學。
|
|
|
化工系吳嘉文教授與環工所侯嘉洪教授合作的論文題目發表於RSC期刊Nanoscale
(IF: 7.367)並獲選為封面 |
化工系吳嘉文教授與環工所侯嘉洪教授合作之論文"High performanc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using modified ZIF-8-derived, N-doped porous carbon with improved conductivity"發表於RSC期刊《Nanoscale》 (IF: 7.367)並獲選為封面,更多關於此論文研究主題請見以下連結http://xlink.rsc.org/?DOI=C8NR02288G。
|
|
|
|
|
|
|
|
1 |
工科海洋系林輝政教授獲聘本校名譽教授。 |
2 |
化工系吳嘉文教授榮獲2019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Lectureship
Award.
更多內容
|
3 |
土木系趙晟瑋同學(趙鍵哲教授指導)榮獲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第三屆大專生3S創客競賽創意獎。 |
4 |
土木系陳芊卉研究生 (徐百輝教授指導)
與朱庭蓁碩士 (韓仁毓教授指導) 榮獲第37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討會學生論文獎。 |
5 |
機械系李冠廷、朱正平同學獲選為上銀科技教育基金會「2018
JIMTOF大學生見學團」成員,將參加於2018年11月1~6日在東京Big
Sight舉行之第29屆東京國際工具機大展(JIMTOF)。 |
6 |
機械系楊鏡堂教授指導學生王子嘉、蔡子珩、林歆庭、戴源甫榮獲2018東元國際創意競賽主競賽亞軍。 |
7 |
2018 第四屆旭泰科技論文獎,本院師生獲獎名單如下:
(一)大專專題競賽類別
名次 |
系所 |
參賽學生 |
論文名稱 |
指導教授 |
旭泰銅獎 |
機械系 |
周世謙、葉昭勇、黃昕偉 |
挫屈式軟性爬管機器人 |
莊嘉揚教授 |
佳作 |
機械系 |
陳宣妤、劉光瑋、熊家和 |
Model-Based Development of Flip-and-Jump
Gait of a Hexapod Robot |
林沛群教授 |
優良創意獎 |
機械系 |
金蕾、陳柏綱、劉又豪 |
Motion Control of Brachiation Robot with
Sliding Mechanism |
林沛群教授 |
(二)一般大學科技論文競賽類
名次 |
系所 |
參賽學生 |
論文名稱 |
指導教授 |
佳作 |
應力所 |
林竑廷 |
塑膠精密加工微流體疾病檢測卡匣開發 |
陳建甫教授 |
大會特別獎 |
機械所 |
彭奕愷 |
Automatic Controller Switch Mechanism
applied to a positioning PZT stage |
王富正教授 |
大會特別獎 |
機械系 |
陳宇軒 |
A
compact quartz-tuning-fork-based
accelerometer for smart spindle
applications |
劉建豪教授 |
優良創意獎 |
應力所 |
張家銘 |
Force/Torque Sensor for Smart Tool
Holder |
胡毓忠教授、張培仁教授 |
|
8 |
工學院教師近期獲得之發明專利證書:
系所 |
教師 |
研究成果 |
專利證書 |
化工系 |
呂宗昕教授 |
螢光粉體及發光位置 |
美國發明
專利證書 |
醫工系 |
林頌然教授 |
誘導毛囊新生的皮膚萃取物、組合物及其用途 |
美國發明
專利證書 |
應力所 |
胡文聰教授 |
取樣組件、顯微模組及顯微鏡裝置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高分子所 |
徐善慧教授 |
促進生物活性物質傳遞進入細胞內之方法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
|
|
|
|
|
|
材料拉伸試驗機 |
|
|
|
|
|
(為了促進院內老師對相互研究領域的了解,增加未來合作機會,工學院簡訊每期邀請大約3~5位相近領域教授提供最近發表論文摘要刊登。如果您有研究成果願意與大家分享,亦隨時竭誠歡迎來稿。)
|
工科海洋系近期研究成果摘要: |
嚴惟果、丹林、郭振華:Controlling a Robotic Fish
to Swim Along a Wall Using Hydrodynamic Pressure Feedback, 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Volume: 43, Issue: 2, pp. 369-380,
(2018). |
為了控制一隻機器魚(圖1)使其沿著水族館的玻璃邊界游動,本文提出藉由動態水壓力回饋控制機器魚沿著直壁游動的方法。此方法使用二維勢流理論,將機器魚的尾鰭和壁面效應分別描述為一振盪偶極子、以及在牆壁內部相對側上的鏡像偶極子。根據此模式。機器魚相對於牆壁的位置可由裝配在機器魚頭部和身體周圍的壓力感測器偵測,所測得壓力大小和壓力比值所導出之壁面位置訊息則回授於機器魚控制器,用於調節其游動方向(圖2)。實驗結果呈現機器魚可在近距離(與牆面間隙/尾鰭翼展比1-1.33)下貼牆游動。(郭振華教授提供
jguo@ntu.edu.tw)
 |
圖1:
機器魚試驗機設計,上圖中A,
B, C為壓力計安裝位置。 |
 |
圖2:
機器魚由離壁面40公分處靠近20公分時,其離牆間距及與牆面角度數據。 |
|
|
|
許宏敏、張瑞益、何建明:Query-Based-Learning
Genetic Algorithm to Construct Mobile-Oriented Catalogs in
M-Commerce
IEEE Access, (Accepted 3 April 2017) |
近年來行動電子商務隨著手機的普及而蓬勃發展,同時產生了大量的使用者購物資訊,而各家電子商務廠商紛紛導入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以提升公司營收、庫存管理最佳化以及優化使用者介面等等,而其中行動電子商務推薦系統是人工智慧最重要的應用之一。行動電子商務其中一個推薦方式就是購物APP當中的商品型錄,而行動商品型錄最大的挑戰在於手機螢幕的大小限制(如圖一),傳統的電子商務以電腦螢幕做為商品目錄的呈現裝置,以電腦螢幕的主流規格而言至少為13到24吋,而手機約為4到6吋。因此本研究把如何在螢幕大小限制之下能吸引最多顧客購買商品建構成為最佳化問題。在這篇論文中,我們提出詢問式學習基因演算法(Query-Based-Learning
Genetic Algorithm)來自動化產生具有高經濟價值的行動商品型錄。詢問式學習是一種主動式的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機器在學習的過程,會針對學習效果不好的部分主動地去詢問神諭
(Oracle)以改善學習效果,就像是學生向老師提出問題來幫助理解一樣。在這篇論文中,我們提出了偏好模型法(preference
modeling)、商品向量法(Product2Vec)和交易紀錄向量法(Transaction2Vec)以及基於這些方法的改良版本做為詢問式學習中的神諭
(oracle),詢問式學習基因演算法透過這些神諭來最佳化行動商品型錄的營收,因此我們的方法所產生的型錄具有高經濟價值。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多種神諭之間相互的使用可以產生最高經濟價值的行動商品型錄。依據神諭的計算成本,神諭可分為主要神諭(major
oracle)和次要神諭(minor oracle),主要神諭的計算成本較低可以每個學習的迭代都計算一次,而次要神諭的成本較高所以經過特定數量的迭代之後才計算一次。我們的實驗結果證明詢問式學習基因演算法較過去最好的方法更能產生高經濟價值的行動商品型錄。(
張瑞益教授提供
rayichang@ntu.edu.tw)
 |
圖一
行動商品型錄的使用情境。 |
|
|
|
張恆華、張祐寧:CUDA-based acceleration and
BPN-assisted automation of bilateral filtering for brain MR image
restoration
Med. Phys., Vol 44, No 4, pp.
1420-1436, (2017) |
在磁振影像的分析上,雜訊一直是影像品質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像變質不僅影響視覺上的臨床診斷,並會更進一步影響組織分類(Classification)、影像分割(Segmentation)和影像套合(Registration)等電腦化處理結果。因此,去除腦部磁振影像的雜訊對於隨後眾多的影像處理分析及應用是相當重要的。然而,大部分去雜訊的演算法需要繁瑣費力的參數調整,且常對腦部影像的特徵和紋理相當敏感。而雙邊濾波器(Bilateral
filter)為一相當重要且廣為學者使用的影像修復(Restoration)技術,其參數設定的對否關係著雜訊去除的品質。本文提出使用類神經網路訓練一可預測參數之模型,採用磁振影像的紋理特徵資料為依歸,以求得此模型之最佳化雙邊濾波參數值,進而自動化去除腦部磁振影像雜訊。我們所使用的紋理特徵(Texture
feature)包含灰階共生矩陣(GLCM)、灰階連續長度矩陣(GLRLM)、田村(Tamura)紋理特徵等方法。隨後我們使用循序前進浮動選取(SFFS)演算法搭配t檢定方法選取最佳的特徵組合,再將此組合輸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BPN),完成網路模型之訓練及建立。另一方面,為了提升計算速度,我們使用GPU平行計算處理技術,完成快速的影像雜訊去除任務。圖一為使用GPU計算和傳統CPU計算的時間比較,在不同濾波器大小的實驗中,CPU計算時間和影像像素數目成正比,而GPU計算時間則與濾波器尺寸和像素個數無關,大約為一常數值且大多在一秒內完成。圖二為本文所研發之自動雙邊濾波法對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病人影像處理之結果,由圖中可知原本因造影形成的雜訊已被適當地移除,呈現較光滑的影像品質。(
張恆華教授提供
herbertchang@ntu.edu.tw)
 |
圖一
雙邊濾波器之GPU與CPU計算時間比較。 |
 |
圖二
自動雙邊濾波器對於阿茲海默症影像處理之結果,上列:輸入影像,下列:修復影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