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12屆國際量測技術與智慧型儀器研討會(ISMTII2015)

  時間:104年9月22-25日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臺大機械系
  2015年第12屆國際量測技術與智慧型儀器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s(以下簡稱ISMTII),過去二十年來,已成為一個良好且富有頂尖國際量測專家的盛會,曾在日本、英國、德國、埃及、匈牙利、香港及中國舉辦過,為兩年一次之國際級研討會,今年首次移師到臺灣舉行。預計將會有超過300名來自各研究機構、大學、工業部門的人員與會。本屆ISMTII將著重於科學與工業上的重要突破以及發展最先進的現代量測技術與智慧型儀器。此次的研討會將提供寶貴的機會,與各國交流目前最先進的設備,更提供產業界與學術界間技術交流的管道。同時,也會有全世界最新的量測技術與儀器在展覽會以及產業論壇中呈現。更多訊息


山形大學工學院學生交流活動 歡迎本院學生報名參與

  本院姊妹校山形大學工學院師生團17人將於九月下旬來訪臺大,該校來訪學生共15名大學部學生,其中9月21日(星期一)下午有該校學生與本校學生交流活動的行程,活動資訊如下:
  時間:9月21日(星期一)下午13:30 – 16:30
  地點:工學院綜合大樓會議室2樓243室
  內容:雙方學生針對各自學校、國家、文化進行簡介分享。
  該校學生將進行簡報內容涵蓋山形大學簡介、山形縣、日本文化(如摺紙、茶道、書法)等相關介紹。臺大學生簡報主題內容:臺大簡介、臺北景點、臺灣文化美食,或其他任何與臺大或臺灣相關的主題。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報名本活動,本次限額20名,採先報名先登記方式,請有興趣的學生務必至活動網頁報名,會上將提供點心供學生享用,誠摯歡迎有興趣的學生一起共襄盛舉。聯絡人:工學院 王俐婷小姐 leikelawang@ntu.edu.tw 3366-3275
 


近期專題演講時間表

日期

演講者

服務單位

題目

地點

9月21日

(14:20)

Prof. Pei-Yu Chiou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SA

Massively Parallel Delivery of Large-Sized Cargo into Mammalian Cells with Light Pulses

工綜203

9月21日

(14:20)

吳旻憲
副教授 

長庚大學
生化與生醫工程研究所

微流體生物晶片技術於生物細胞研究之應用

應力館國際會議廳

9月22日

(14:20-16:20)

袁炎偉

博士/董事長

聲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iagnostic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

基醫302講堂

9月29日

(14:20-16:20)

楊穎堅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海洋物理組


從南海巨大內波研究-分享台美海洋科學合作歷程

基醫302講堂

10月5日

(14:20)

楊士進 教授


臺大機械系
 

另行公布

工綜203

10月5日

(10:10-12:10)

Prof. Hwang, Gyeong

Dep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 of Texas at Austin

Accelerating Materials Discovery and Design through Computational Modeling

工綜203

10月6日

(14:20-16:20)

曾雲龍 博士/副總經理

台灣微脂體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

從產業角度看奈米醫藥發展

基醫302講堂

10月12日

(14:20)

劉建豪 教授

臺大機械系

另行公布

工綜203

10月12日

(10:10-12:10)

許文華 律師

誠理國際法律事務所

一堂十億元的課

工綜203

10月12日

(14:20)

蕭智遠
研究委員

考試院考選部

另行公布

應力館國際會議廳

10月13日

(14:20-16:20)

林慶龍
教授/系主任

愛亥華大學機械系

另行公布

基醫302講堂

10月19日

(14:20)

蔡秀娟
副所長&營運長

工業技術研究院
生醫與醫材所&
標靶藥物技術中心

另行公布

應力館國際會議廳

 

 


 

 

工學院103學年度獲選「教學傑出獎」及「教學優良獎」優良教師

  工學院從全院教師中遴選並推薦送校27名「教學優良獎」教師,再由校方遴選出3名「教學傑出獎」教師。本年度選拔辦法有所更動,教學傑出獎原由本院推選,現由校方自各院教學優良獎教師中選拔而出。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競爭以及嚴苛的評選結果,終於誕生了最終推薦名單。對每一位受推薦者而言,這是一項不容置疑的莫大殊榮以及鼓勵。透過此獎勵制度可發現,教學品質逐步提升且持續進步。

教學傑出獎3位

機械系

 陳明新

土木系

黃尹男

化工系

徐振哲

教學優良獎24位

工科系所

王昭男

土木系所

廖文正

工科系所

吳文中

材料系所

郭錦龍

土木系所

陳柏華

工科系所

陳昭宏

高分子所

童世煌

機械系所

周元昉

材料系所

溫政彥

機械系所

伍次寅

機械系所

盧中仁

環工所

吳先琪

應力所

周逸儒

機械系所

范士岡

應力所 

劉佩玲

土木系所

陳柏翰

化工系所

邱文英

應力所

張培仁

土木系所

許添本

化工系所

諶玉真

醫工所

黃義侑

土木系所

葛宇甯

化工系所

吳哲夫

醫工所

呂東武

 


工學院近期訪賓

 [ 日本東京大學IRT研究機構]



 

  日本東京大學IRT研究機構(Information and Robot Technology Research Initiative) 下山 勳 機構長於104年9月9日來訪工學院,由本院 顏院長、機械系楊宏智教授接待。

 


工學院104學年度各系所及中心主管

 

單位

主管

 

單位

主管

土木系

呂良正主任

水工試驗所

張倉榮主任
(新聘)

機械系

楊燿州主任

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

陳炳煇主任

化工系

王大銘主任

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周中哲主任

工科海洋系

江茂雄主任
(新聘)

製造自動化研究中心

陳亮嘉主任
(新聘)

材料系

林招松主任

船舶技術研究中心

蔡進發主任

環工所

馬鴻文所長

石油化學工業研究中心

陳誠亮主任

應力所

王立昇所長
(新聘)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待聘

建城所

張聖琳所長

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陳琪芳主任

工業工程所

周雍強所長

策略材料國際研究中心

陳文章主任

醫工所

陳中明所長

碳循環永續技術與評估研究中心

蔣本基主任

高分子所

徐善慧所長

組織工程與3D列印中心

徐善慧主任

 


機械系廖運炫教授、土木系蔡克銓教授榮膺104學年度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宗倬章先生講座」

  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為提升本校工學院各類工程領域水準,特設立「宗倬章先生講座」,以獎勵學術地位崇高或產學合作績效卓著之教授。基金會每年提供至多二個名額,每位獎金新臺幣四十萬元;講座任期一年,期滿可再重新接受推薦或評選;曾獲二屆講座者,即成為終生榮譽,不再接受推薦或評選。本學年度獲獎人為機械系廖運炫教授土木系蔡克銓教授
 


化工系童國倫教授、徐振哲教授兩組團隊勇奪「光寶創新獎-技術創新組」金、銀大賞殊榮

 

  
  「光寶創新獎」有全球華人設計奧斯卡獎的美譽,鼓勵產品的設計創新。今年第15五屆競賽活動,首次在「設計創新組」之外增設「技術創新組」,本校化工系兩組團隊首度參賽,雙雙勇奪「技術創新組」金、銀大賞的殊榮。其中,臺大化工系童國倫教授之膜過濾研究團隊以仿地質膜(geomimetic membrane)之孔洞成型技術的創新,獲得了金賞的肯定,自1,678個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銀賞的是化工系徐振哲教授的研究團隊,以微電漿系統結合手機進行即時重金屬檢測的「重金屬捕手」獲獎。
更多內容
 


台大土木系校友組團拜訪汶萊 獲得汶萊留台同學會熱情接待並刊登於當地各大報紙

 

 

 

 
1

土木女籃前進新體,勇奪台大盃亞軍。更多內容

2

土木系博士生周君芸、碩士生阮宗憲(韓仁毓教授指導)榮獲第34屆測量與空間資訊研討會學生論文獎。

3

土木系碩士班學生曾于倢(韓仁毓教授指導)榮獲第34屆測量與空間資訊研討會海報論文獎。

4

機械系楊鏡堂教授與博士生費約翰榮獲第22屆計算流體力學研討會論文佳作獎、流體之力與美-最佳短片獎與海報論文佳作等3個獎項,論文題目「蝴蝶自由飛行時身體之暫態動作對飛行操控之影響」。

5

機械系蕭浩明教授團隊鄭羽涵、王彥婷、李涵宇榮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創新設計模擬挑戰賽(ASME IDSC)」商用軟體組第一名。

6

化工系王勝仕教授指導的研究生及大學部專題生在「2015生物技術暨生化工程國際研討會」中表現傑出榮獲殊榮獎項,詳化工系網頁

7

工業工程所范綱傑(周雍強教授指導)、嚴婕俞(洪一薰教授指導)參加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2015年「富邦人壽管理碩士論文獎」,榮獲佳作論文獎,詳工業工程所網站

8

工學院教師近期獲得之發明專利證書:

系所

教師

研究成果

專利證書

機械系

陳亮嘉教授

三維形貌輪廓量測裝置及其方法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機械系

施文彬教授

反射式顯示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材料系

林招松主任

薄膜太陽能電池晶片的製作方法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醫工所

楊台鴻教授

用於貼附身體之貼帶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醫工所

楊台鴻教授

應用於呼吸上皮細胞之敷料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醫工所

林啟萬教授

可攜式痛覺評估裝置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醫工所

林發暄教授

一種產生核磁共振影像傾倒角空間分佈的方法及裝置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高分子所

林江珍教授

可撓式表面增強拉曼光譜之基板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Multimode 8 原子力顯微鏡

Multimode 8 原子力顯微鏡

  原子力顯微鏡在近年來,有許多重大的發展與突破,從量測一般微小表面形貌,逐步演進到表面奈米性質的量測。本院應用力學研究所的Multimode 8原子力顯微鏡,除了以往的量測模式,如Contact Mode與Tapping Mode之外,新模式Peak Force Tapping Mode,利用全新演算法與高速即時運算,讓作用力控制比以前好十倍以上,使針尖受力小於10pN,讓針尖保持在1nm。並且可在量測形貌時,同時量測定量材料黏彈性影像、電性質影像與奈米表面機械性質等諸多表面性質。此原子力顯微鏡也可在液態環境下進行量測,並且量測參數的調整為自動最佳化,降低以往運用原子力顯微鏡量測的難度。本儀器放置地點應用力學所地下一樓015室,負責教授為李世光 教授 (Tel:3366-5645,E-mail:cklee@ntumems.net)。

 

 


 


 

(為了促進院內老師對相互研究領域的了解,增加未來合作機會,工學院簡訊每期邀請大約3∼5位相近領域教授提供最近發表論文摘要刊登。如果您有研究成果願意與大家分享,亦隨時竭誠歡迎來稿。)

化工系近期研究成果摘要:

郭志宇、劉定宇、Andri Hardiansyah、李佳芬、王滿生、邱文英:
Self-Assembly Behaviors of Thermal- and pH- Sensitive Magnetic Nanocarriers for Stimuli-Triggered Release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2014, 9:520

在現代社會之中,癌症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癌症又名為惡性腫瘤,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傳統的治療方法是使用化學藥物將癌症細胞殺死,然而此藥物同時也會消滅許多正常細胞,導致此療法通常只能延長患者生命,能完全根治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如何開發出對於病灶具有專一性與指向性的標靶型藥物一直是相關研究的主要重點之一。
  
本研究利用活性聚合法(Living polymerization)合成具有溫度以及酸鹼敏感性的嵌段型高分子。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可自組裝成球型的奈米藥物載體。同時我們也引入具有磁性的奈米氧化鐵,經表面修飾後,磁性氧化鐵不僅可以用來固定奈米藥物載體的型態,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也可以應用於標靶型的藥物控制釋放。我們發現此藥物載體具有相當不錯的載藥量(371.3 mg R6G/g載體)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高週波磁場的作用下,可以達到局部加熱(熱治療)以及快速藥物控制釋放(化學治療)的功效。( 邱文英教授 ycchiu@ntu.edu.tw 提供)

 

圖一 (a)磁性奈米藥物載體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圖;(b)高週波磁場設備;(c)小鼠體內測試實驗圖

圖二 磁性奈米藥物載體於高週波磁場作用下之藥物控制釋放情形

  


李富生、吳玉祥、周憲聰、Martin Winter、吳乃立:
A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Highly Ion-Conductive Polymer-Blend Coating for High-Power and Long-Lif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Advanced Materials, Vol. 27, pg. 130–137 (2015)

  本研究提出製備一多功能混合高分子的人造-固相電解液介質(A-SEI)的合理設計,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在電極中實現良好的固相/電解質界面性質的一個新概念。其中含有兩種高分子,即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C14H22O(C2H4O)n) (PEGPE)和聚(烯丙基胺) ((C3H5NH2)n),對石墨和石墨-Si複合材料負極而言,伴隨著機械堅固的高性能高分子電極塗層,有四個量身定做的官能基(圖一)。因為塗層的醚和胺類官能基能螯合鋰離子,在A-SEI塗層可以充當一個緩衝器區,在電解質和石墨之間提供鋰離子配位狀態逐漸變化的離子傳送。這種變化降低了界面能量勢壘,以及在溶劑化/去溶劑化過程,從而加速離子傳輸速率(圖二)。此外,該兩種高分子組成之間的氫鍵和PEGPE帶有的芳族結構,提供和石墨表面足夠的機械強度和界面粘合性,以及芳族結構與石墨之間的 p-p 相互作用,進而在電池循環過程中可以保護石墨負極的剝離現象,或避免石墨/矽複合材料顆粒的分離。因此,開發A-SEI大大提高了電容量可逆性、循環穩定性,並且特別是高速率的所有負極材料,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矽納米顆粒-石墨複合材料的性能(圖三)。( 吳乃立教授 nlw001@ntu.edu.tw 提供)

圖一  高分子鍍膜與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表面的作用示意圖。

 圖二  鋰離子在進入石墨負極時遷入石墨電極前經過天然(a)與人造(b)固相電解液介質膜去溶劑分子的過程示意圖。

圖三. 高分子鍍膜對電極性能的影響。a) 天然石墨在不同放電速率的電容量比較(藍:有鍍膜;黑:無鍍膜); b) 人造石墨在不同放電速率的電容量比較; c) 碳矽複合材料在不同放電速率的電容量比較; d) 天然石墨在不同充電速率的電容量比較

 


吳怡亭、游議輝、阮文徽、盧孔德、吳紀聖、張陸滿、郭啟文:
Enhanced Xylene Removal by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Using Fiber-illuminated Honeycomb Reactor at ppb Leve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vol 262, p. 717-725 (2013)

  在國内高科技半導體技術不斷發展下,預估不久未來晶片之關鍵尺寸會縮小到14奈米,在這樣精密的製程下,低濃度微污染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控制與偵測便顯得十分重要。高科技廠房潔淨室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所產生污染影響製程良率甚鉅,因此潔淨室對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防治將刻不容緩。本研究發展設計光纖內照明陶瓷式蜂巢載體反應器,用以去除低濃度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光觸媒照射紫外光後可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反應並造成其化性的改變。使原為疏水性有機污染物轉變為親水性有機污染物,其後就可使用水洗方式去除。我們使用水熱法製作光觸媒TiO2,並使用氣相層析質譜儀測量揮發性有機氣體的濃度偵測揮發性有機物的光反應產物。發現使用光纖反應器效能明顯提升,使用內照明蜂巢式反應器進行200 ppb二甲苯的光催化,發現與單照光相比,去除率從22%提升至96.5%。本研究也發使用不同重量百分比的錳-二氧化鈦進行揮發性有機氣體,發現不僅可以提升二甲苯的去除率,也可以提高產物中二氧化碳的選擇率。而錳-二氧化鈦也有極佳的再使用率,即使使用了72小時,還是保有82 %的二甲苯去除率。未來可以應用潔淨室的空氣淨化系統,因為其具有高去除效率且可以在室溫下進行反應。在半導體廠中,無塵室裡ppb等級的揮發性有機氣體去除會是一大挑戰,本研究提供了一個有潛力並且可靠的技術。( 吳紀聖教授 cswu@ntu.edu.tw 提供)

Figure: Photoreactor with and without optical fibers

 


余柏毅、錢義隆*
Desig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Coal to Synthetic Natural Gas (SNG) Process
Ind. Eng. Chem. Res. Vol. 54, 2339-2352 (2015)

  In this work, the steady state desig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for coal to Synthetic Natural Gas (SNG) process is rigorously studied, and this study could give a baseline for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SNG production in Taiwan or other countries relied on importation of energy source. SNG holds very similar composition and heat value to typical natural gas, and can be used as a replacement in industrial and home usages. Natural gas is an important energy source in Taiwan, with its importation price to be in range of 14-17 (USD/GJ). Due to the fact that over 99% of energy source depend on importation in Taiwan, and those advantages for coal over natural gas (lower importation price, great abundance, easier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etc), the route that converts coal into SNG is expected to benefit Taiwan if the related technology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whole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included Air Separation Unit (ASU), gasification, syngas treating section (water-gas-shift-reaction, syngas cooling and acid gas removal), methanation reaction section,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block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After carefully designing and heat integration, the overall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for the plant is 60.38%. The flowsheet is illustrated in fig.1.

  For the plant-wide economical evaluation, the SNG production cost is calculated on the several items, including capital investment (CAPIN), fixed operating and maintenance cost (Fixed O&M cost), and variable operating and maintenance cost (Variable O&M cost). The SNG production cost to be 10.837 (USD/GJ), thus this process will be economically and practically attractive.錢義隆教授 ilungchien@ntu.edu.tw 提供)

Fig.1. Flowsheet of Coal-to-SNG Process